該如何閱讀才對?(三)

教育 • 留學

nios leyendo libros felices

(澳洲生活網)

今天是「該如何閱讀」這個話題的「收官」篇了。對於中小學生該如何展開閱讀?最終的落腳點在哪裡?我在前兩周的專欄里,已經與大家有充分的交流了。

我一直認為:任何閱讀,在入門階段都應該是以興趣為主,從自己願意閱讀的內容出發,再逐步擴展閱讀的範圍。隨著閱讀量的增多,伴隨著思考,閱讀者會逐步形成自己看世界、想問題的方法;讓從閱讀中獲得的經驗、知識、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都內化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豐富閱讀者的思想,同時也呈現出良好的寫作狀態。

另外,我想說的是:這個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入門,小小年紀就有強大的閱讀能力,自由地遨遊在書海中;而有的孩子卻需要一個過程,反反覆復,時而積極、時而散漫。這樣的過程,考驗的就是家長的智慧和耐心了。希望以下的一些實用的建議,對家長和學生都能有些幫助。

幫助孩子建立個人專屬的閱讀清單

這個清單的「決定者」應該是孩子,而非家長。家長的作用是「引導」,引導孩子重視自己的想法,並從此展開閱讀。比如,當我女兒告訴我:社區圖書館裡的書普遍出版時間都比較久了,她的興趣不大時,我就從那時開始,每一、兩個月帶她去一次書店,讓她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書,買回家慢慢看;在她看了電影The Dressmaker, The Book Thief等後,對電影中的背景和文化有些興趣,我就帶她去書店,讓她有機會「主動」選擇把小說買回來看。選擇書籍的過程都是由她自己做主。雖然有些書籍對於小學的孩子來說算是「超齡」的讀物,雖然她也選擇過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書籍,最後自己也後悔不已,但是這都是孩子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需求的不可或缺的過程。當然,這只是我自己在不斷地探索中的一個小例子,謹供參考。重要的是:孩子們從自己選擇的書目中獲得的閱讀體驗、閱讀的愉悅感,遠遠大於被「強制」閱讀時的體驗。

所以,我們不光是要考慮孩子們「應該」讀什麼書,更要注意觀察孩子們是否在閱讀後有欣悅的感受,是否在睡覺前、晚飯後,願意捧起這書本?然後,幫助他們定位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最後,當他們有閱讀的信心時,再鼓勵他們嘗試不同內容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家們越是「潤物細無聲」,越能減少孩子對閱讀產生的「逆反」思緒。

我在這裡給出一個小小的小說閱讀清單,是我們Excel Withus的英語老師精心挑選和準備的。小說不僅故事性強,背景多樣,作者還使用了準確而又多變化的辭彙和語法,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by Jules Verne
  • A Christmas Carol by Charles Dickens
  • A Wizard of Earthsea by Ursula K. LeGuin
  • Watership Down by Richard Adams
  •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by Sir Arthur Conan Doyle
  •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by Mark Twain
  • The Secret Garden by Francis Hodgson Burnett
  • The Court of Monte Cristo by Alexander Dumas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認知、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他人。無論是對於成年人、還是孩子,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個想求知的人自然而然的需求,所以,我們既不能無動於衷,也不必刻意強調。不如跟孩子一起閱讀、體驗,共同成長,這比只把孩子推進圖書館裡,或者說一百遍「你要看書」更有意義,不是嗎?

在這些年裡,我們在不斷地觀察著孩子的個性、對補習的投入程度,還有孩子與家長、補習班老師之間的互動。從這些觀察和發現中,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到底課外補習的意義是什麼?孩子的人生那麼漫長,一時的領先、落後是真的那麼重要嗎?就算取得了私校的獎學金,取得了VCE的高分,就能定義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成功嗎?

關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與讀者們分享。同時,如果你們有希望看到的話題,也歡迎發送到[email protected],我一定會將文章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圖文:網路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