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 | 从“不寒而栗” 到 “王者荣耀”

地产 • 投资

“目前本地物业市场具有周期性阶段,土地价格偏高而对投资者构成风险,要物色具有合理回报之地产投资项目殊不容易。”

《福布斯》财富榜,显示2017年7月28日,李嘉诚以337亿美元的资产,名列世界第22位,超过了曾经的大陆首富王健林,也比恒大集团许家印多了30亿美元、重新雄踞华人首富王者地位。

7月30日晚,李嘉诚旗下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00215.HK), 正式宣布,将旗下固网电讯业务以145亿港元的价格卖出。

这次交易采取了竞购方式,让多家公司竞价。分析称,此次交易作价偏高,卖掉的和记环球电讯,总市值不过百亿左右,李嘉诚成功的溢价了约50%卖掉了资产,比市场预期的上限还高出了24%。

李嘉诚的卖资产的水准,能够我们学习很久的。前不久同样是富豪王健林被逼卖掉77个酒店,只收了200亿人民币不到,让“富力”乘机给砍掉了差不多一半的价格。

这里面的门道够大家琢磨一段时间了。

表面上这两年李嘉诚的似乎逐渐落伍了,但实际上这个“老超人”的操盘水准却依旧笑傲江湖。

两年前的2015年初,有官媒背景的一家智库机构发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中写到:

“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文章批评李嘉诚在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敏感时刻, 不停抛售资产。致使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

李嘉诚沉默很久,在2015年9月底罕见回应“读后感”: “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随后的两年内,李嘉诚家族资金继续“北水南调”、布局澳洲优良产业;业务“东退西进”,收购欧洲优质资产,一系列大手笔虽面对各种质疑和解读, 如今富豪榜的成绩单就是最好的一个说明。

2017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三大旗舰公司:长实地产、长江基建、电能实业以财团方式,用约424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澳洲能源公用事业公司DUET GROUP。

7月,李嘉诚旗下两个主力的“长实地产”及“长江基建”联合公布,成立合资企业,在欧洲拟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 最高财务预算总额共45亿欧元。

在欧洲的收购还有其它的,本篇重点说说澳洲部分。

李嘉诚在澳洲的投资其实开始于1999年,除了在澳洲房地产市场拥有绝佳地段的物业外,在基建、酿造、电信、工业、资源、粮食等领域都有众多投资项目。

李嘉诚澳洲商业版图

在南澳的资产:

基础设施
南澳电力网络公司: 51%股份

Envestra公司

工业
Cheetham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盐生产商,每年粗盐产量约60万吨,精盐产量约70万吨。

葡萄园
Qualco West:位于Riverland,占地415公顷
Qualco East:位于Riverland,174公顷
Miamba葡萄园:位于Barossa,130公顷
Schuberts葡萄园:位于Lobethal,占地74ha,
Bussorah葡萄园:位于Padthaway,占地68公顷
Dalmeney葡萄园:位于Padthaway,占地316公顷
成为了澳洲葡萄园第二大主人

其它州的资产:

Vodafone:持有Vodafone Hutchison Australia50%股份

Citipower和 Powercor:拥有这两家维省电力供应商51%的股份

Amgrow:服务于澳洲农业和园艺市场的一家公司

Accensi:澳洲最大的独立谷物保护产品的生产商

Aquatower:该公司拥有2027年前向维省4个城镇提供饮用水的独家供应权,长江实业持有49%的股份

李嘉诚在澳洲下了一盘资本大棋,你可以不住李家开发的房子,但你不能不吃盐、喝水和用电吧?

淳朴的澳大利亚人静静的使用着这些公司的服务,默默的为首富回归“王者荣​​耀”贡献着利润。

悟通巨大成功的逻辑之道很重要

70年代,中国要提前收回香港的传闻四水起,引起逃港潮。很多人都没信心情做地产开发, 李嘉诚就开始抄底,并囤积了大量土地和专案。

李嘉诚的判断就是“人口红利”。香港人多地少, 香港回归,中国人要到香港去的一定比逃离的多。所以肯定发财。结果就是拼命买买买。

而且他的目标非常准确:现金流。

那时买楼不是赚差价,而是靠出租产生现金流。 “和黄”和“港灯”都是现金流资产。价格涨跌都放在一边,关键是有现钱可以收。

这样香港经济动荡的那几十年,李嘉诚却稳如泰山,越做越大。

李嘉诚1993年开始去北京拿地盖东方广场,然后也是不停的买地拿地,在还是计划经济中的大陆很少人看好房地产的时候,他就吃下了不少地。

然后就这么放着,有统计显示,从2005年起,李嘉诚拿了29个项目,截止2014年,还有三分之二还没完工。

外人看了着急,但他却不慌不忙。李嘉诚家族做开发不缺钱,当时政金关系融洽,贷款也不难,表面上是慢功出细活 ,实际相当于坐等土地升值。

2014年以后,李嘉诚基本就不在大陆拿地了。而相反他开始纷纷抛售物业专案。

中国卖一点,澳洲买一点。中国抛一块,欧洲买一块。一年间套现数百亿港元,这边卖出的资金钱,就都用到世界各地去抄底去了。

如果仔细分析总结上面李嘉诚收购的澳洲资产,他投的基本上是水电煤气水和盐这些公用事业和民生项目,这些都是现金流资产,每年都有巨大收益可以拿。

同在2014年, 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商疯狂拿地与李超人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前者缔造了一个个地产界创富神话,但当时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这位成功去过地球南北极、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的地产大佬,就在微博上发出预警:“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商界的顶尖人士如同中国的武林高手,从风吹草动中,都能够感觉出潜在的危险。

自古就有“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说法,只要预测到有着一丝的不可掌控的风险,李嘉诚都会迅速做出应对,他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形势显而易见有着自己的理性判断。

李超人在政治方面也是相当精明,他深谙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投资,他经济投资的背后都是有政治因素的权衡。

澳洲稳定的社会秩序、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法律体系,吸引了李嘉诚的眼光。

为什么即使发生了“英国脱欧”、“恐怖袭击”与“难民危机”等重大事件,华人首富依然保持对欧洲的兴趣?

重要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地的部分“现金牛”公司已经“跌出”实际的价值,乘低吸纳!

有消息说,阿里巴巴马云曾经向李嘉诚问经营之道, 答案很简单和智慧:

做生意就是别管你做多少项目,你一定要有一个天塌下来都赚钱的项目,这个项目足以养活你的所有生意。

李嘉诚这几年从“不寒而栗”到王者荣耀,不同背景的人也许有不同的评价,抛开复杂的因素不谈,是否可以归纳为:

考量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标准就是是否治好病人;
衡量一个学生,刻苦学习,成绩就是证明;
评量一个商贾,遵纪守法,成就就是说明 。

作者: 黎澳 繁荣世界               图:网络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