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送孩子去澳洲讀書

移民故事

(澳洲生活網)那是一個和熙的春天,我和8歲的兒子移民到了澳大利亞。儘管來之前我也知道這是一個美麗的陽光海灘城市,但我們真的到達的時候,仍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城市比我想像的還要完美。

到達的第二天,我們就把兒子送到離住家公寓不遠的公立小學去讀書。

校園裡一片寧靜,幾棵參天古樹把澳洲耀眼的陽光和藍天白雲嚴嚴實實地擋在外面。一片綠蔭下的幾棟木頭房子,就是學校的教室和老師辦公室,就像是上個世紀的遺迹。學校操場由軟木屑鋪就,教室和辦公室的地板是紅漆木的,石頭砌成的學校大門上有石刻的校名Marrickville Public Primary School(1895)。

校園裡聽不到朗朗讀書聲,孩子們隨便地坐在教室里,像中國幼兒園裡的小班—樣,老師在中間,孩子們圍坐在小桌子旁。教室牆壁的四周,貼滿五顏六色充滿稚氣的兒童畫。上課時,學生們可以隨意問老師問題,可以自由自在地說話,有的學生還走來走去。老師告訴我,學校早上9點半上課,下午3點放學。每節課40分鐘,中間休息20分鐘,周六、周日不上課。中午在學校里吃午飯,可以自己帶,學校的小賣部也能買到熱的漢堡包和三明治。

從那天起,兒子每天到那裡上課去了。沒有教科書、沒有教學大綱、沒有家庭作業、沒有各種考試,連期末考試也沒有。黑板上寫滿了國際音標和拼寫的單詞,但是從來不要求學生聽寫、默寫,單詞也不硬性要求背。以至於兒子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時,只會看和聽,不太會寫,甚至有時竟然拼不出一個完整的、較長的單詞。

在國內的同齡人能寫出漂亮的作文的時候,兒子竟然不知道英語的星期一、星期二怎麼寫!這是什麼教育!他在中國小學上了三年,成績中等,在這裡竟然數學成績全班第一!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望子成龍的我經常到學校去觀察,但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書包(裡面放一瓶水、一個漢堡包)歡天喜地地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陣陣憂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國家靠什麼來支撐,它的人才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在人生的最寶貴的階段,讓孩子們完全放鬆地玩,基礎教育怎麼完成?高中和大學怎麼勝任那些高難的課程?我越來越感覺到,把唯一的兒子送到那個別墅一樣的學校去上學,好像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不信任的人去保管。

這時候的我,更加懷念中國教育的種種好處。我似乎現在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孩子能在國際上屢屢拿獎,為什麼出國留學的學生在世界名牌大學裡可以輕鬆地名列前茅,可以輕而易舉地拿到獎學金。原來國外的孩子是這樣上學的。在國內,我孩子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換了4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覺得好像知識的重量在增加,家長心裡就感到特別踏實。

不知不覺一學期過去了,兒子的英文口語倒是長進不少,可以自如的和同學老師交流了。這段時間,我也發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他放學以後也很少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圖書館,在裡面折騰半天,經常背一大包書回來,問他借這麼多的書回來幹什麼,他說是做作業。

我的好奇心使我悄悄地注意兒子的作業。一次我看見他的電腦上的題目是:《我所知道的中國文化》。啊,這樣天大的題目,是他們這些從來不認真讀書的孩子們寫的嗎?這樣的文章,就是在中國,也是學者、研究者才能做的事情,拿給這些幾歲的孩子,他們能做出什麼樣的作文來呢?

於是我聲色俱厲地問:這是誰出的題目?兒子告訴我是老師。他說,老師說,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國度,都有自己祖國的文化和語言,這次的作業是叫每個同學寫一篇自己祖國的文化、歷史、地理的文章,然後分析自己的文化和澳大種亞文化的差異,最後還要說明自己的看法。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