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花幾百萬移民澳洲,卻在超市做售貨員!值得嗎?

移民故事

前段時間,一位名叫Daniel hu的華人學生在取得ATAR考試(相當於澳洲「高考」)99.85的好成績後,公開寫信感謝自己「不懂英文的華人清潔工父母」,引起澳洲社會一片嘩然,也同樣在華人圈中引發不小的議論。

Hu一家的故事,也反射出許多海外華人家庭的真實狀況。

像Daniel Hu和谷歌雲首席專家李飛飛的父母一樣的華人第一代移民,他們往往移民不是為了所謂的「美國夢」、「澳洲夢」,而只是為了能給自己的家庭一個更好的未來。

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功人士"投資移民海外,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來開拓生意,找好工作或指望掙更多錢,而只是為了更好地享受家庭生活。

之前曾有位朋友R先生,為了移民澳洲,先後開過滑雪器材店,咖啡店,再不得已改成了Milk Bar,才終於在虧損四十萬後成功移民澳洲。

在被問到「是否值得」時,R先生只是淡淡地說,在他做出這個決定時,他已經知道必須付出這些代價。可明知移澳後錢賺得更少或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也義無反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加拿大。

2016年,卑詩大學社會學博士生Jing Zhao和她的博士生導師,社會學教授Nathanael Lauster,就中國移民的目的這一點採訪了31位已定居或即將取得合法身份的中國移民。

所有被訪者中,幾乎都說移民主要目的不是為改善經濟條件,和此前多數移民研究所認為的移民就是為改善經濟條件的說法截然相反。

 

被訪者中既有家裡在北京有幾套房,定居海外後甘做清潔工,以此「打發時間和接觸外界」的程女士,也有因為同樣的理由,在超市裡做起了銷售員的投資移民陳先生。

許多受訪新移民都談到,他們認為移民海外後,能夠更好地享受家庭生活,而以前中國的生活「太緊張太忙碌」。

剛剛從北京移民溫哥華的童先生說,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掙錢雖多,但經常加班出差,回家過夜時間很少,幾乎都用在了「應酬」上。以至於女兒只能由父母、太太和保姆輪流帶。

自從全家移居海外後,童先生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一家在一個富人區買了房子,每天他會起床做早餐,為上學的太太和女兒準備午餐後,其它時間上英文課、看電視、睡午覺或者是整理院子。

至於找工作,童先生則表示暫時還不急,等英文水平提高後,最後肯定會找到工作的。

這份報告的結尾,Jing Zhao的導師寫道:「移民多是先和家人定居下來,一起享受家庭生活,安定新家,然後再開始慢慢找工作,並將工作作為其安居和穩定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有些人找工作,只是為更好融入當地社會和生活。」

少部分人選擇迴流

當然,也存在有一些人選擇迴流,而迴流的原因也恰巧正是「難以適應現在的生活」。

採訪中一名女工程師就曾抱怨過移民的生活乏味,與想像中的相差甚遠;而在接受採訪的一年後,一名男性受訪者選擇了「迴流」,回到北京。

技術移民還是投資移民?看自己的選擇

2014年加拿大已經取消了技術移民,以上的受訪者中不少都是通過技術移民加分定居的,然而最終他們卻「懷才不遇」。在澳洲,雖然投資移民的路還未被「堵死」,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技術移民,而移民後找不到「對口」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不過,無論是選擇投資移民還是技術移民,對於這些海外華人們來說,最重要的已經不再是工作和錢,而這往往是在國內時最重要的東西。

來源:澳洲微報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