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名中國留學生被美國大學開除,我們的孩子究竟差在哪裡?

教育心得

談起中美兩國大學的差異,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大學不像中國大學那樣好混到畢業證,那麼留學究竟難在哪裡?美國的高等教育究竟看重的又是什麼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6/97fcdf202fc446cbb66a87f159616ae6.jpg

據美國媒體估計,自2013以來,在美國的27萬中國留學生中,有大約8000人被學校開除或退學。

這並不妨礙中國留學生數量不斷攀升,數據統計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高達54.45萬。比前一年的增幅達到36%。

一半的留學生在美國,8000人的淘汰率為何如此高?核心原因,是北美大學寬進嚴出,本身淘汰率就高。經分析,8000人中逾七成因學業跟不上,GPA過低。

相比之下,國內大學普遍是嚴進寬出,一度有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的說法。

國外留學的最大挑戰在哪裡?據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人文學系終身教授書玉撰文分析。她結合自己當年在加拿大UBC大學讀博士、以及在澳洲、加拿大教書和訪學的經驗,認為:留學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認知模式的調整。

中國留學生被開除 原因是學業跟不上

2014年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美中國留學生被開除,逾七成因學業跟不上。一般來說,美國大學對本科生最低GPA要求為2.0,研究生為3.0,在被學校開除的中國學生中,65.9%的本科生和75.8%的研究生因GPA過低被開除。

作弊和抄襲,學術不誠實是中國學生被美國學校開除的另一原因。研究發現,在成績優良的被開除中國學生中,近八成是因為學術不誠實而被學校開除。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6/4e031e281eb64af39aca32d7d85a7d4a.jpg

澳洲國立大學計算機教授在課上用中文寫「我無法容忍學生作弊」,做出該舉動是因為該班級中國留學生人數多還是中國留學生存在舞弊行為,其真正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存在一個普遍誤區,即太重視學校排名,以及優先考慮好找工作,為此很多學生不惜更換專業,犧牲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如此反而導致學業不順利。

很多中國學生和家長認為出國留學,主要目的是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所以一定要選對專業,那種直接跟工作接軌的專業;而且越快完成學業越好,與專業學習無關的東西一概不要關心。這種實用主義短平快的思維在我所在的大學,看得非常清楚。

國際學生中最多的是讀商科,然後是應用科學和傳媒。文學院里,讀經濟的中國學生最多,以致近年來我們經濟系學生註冊人數年年提高。

不少中國學生,因為那些進不了商學院,就改讀經濟。但是在跟選我的課的一些經濟系學生聊過後,我發現他們的學習動力、職業規劃以及他們對自己的狀況並不讓人滿意。他們很多人自己缺乏自信和驕傲感,因為是進不了商學院的,退而求其次;而學經濟又多是家人的要求,以為最利於實際找工作;也因此,對其他的學科知識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留學生的普遍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太狹窄而且短視。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也曾撰文表示:很多年來教過的中國學生中,真正因為自己喜歡而研讀經濟學、金融學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既然他們都不是因為自己真實的興趣而為,那麼多讀金融博士、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學生最後在職場上表現一般甚至較差,就不足為奇。趕鴨子也許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6/a99f1660dde64f4a8005070e554ddca7.jpg

缺乏批判性思維、邏輯性差是中國學生普遍的軟肋

中國學生到國外留學,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認知模式的調整。留學就是這樣一種需要調整認知模式的文化過渡或說文化交融時期。

中國的留學生,絕大多數都能通過英語水平考試, 但是他們很多人應付國外的學業有很大困難;在文科課上尤其沉默寡言,很少能拿到高分。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不好嗎?其實這個不是簡單的語言問題。

平心而論,從一般交流的日常語言來說,中國80後90後的孩子因為國際化環境提高,國內各級學校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其實他們的日常語言和英語口語相比我們留學時好很多;但遺憾的是,很多學生是在中國式的填鴨式和考試型英語學習的環境下學習的「速成英語」,他們的英語成績跟實際應用中的英語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學生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總結和理解能力、歸納和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而這些,坦率的說是我們的學生從國內教育出來的一個軟肋。

中國文化鼓勵「聽話」和「順從」

大多數留學生更缺乏也更難提高的是大學要求的學術閱讀和寫作,以及口頭表達 (包括做演講)的能力。要克服這樣的語言/學術要求的困難, 光從語言下手不夠。而是要把語言學習和大學的基本技能結合起來。 很多甚至是要補上國外中學教育中的通識教育和批評分析能力,而這些往往是國內教育所缺乏的。

十九世紀美國受歐洲文化傳統和教育理念影響建立的,仿效西方古典時期自由公民所要接受的基本教育。其特點就是給學生提供基本的智能訓練, 打下廣闊的知識基礎。

在西方,很多高中畢業生或大學畢業生,並不急著進入大學或進入職場, 而是用一兩年的」gap year”,中斷學業,走入社會,或到處旅遊,以此來了解世界,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大女兒今年高中畢業就「take gap year”。

這看似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是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為未來人生的方向好好思索的時刻。

中國學生不妨把留學階段看成一個大的”gap year”。不必急著選定專業—北美大學一般並不要求一下子定下專業學習。可以利用大學時間充分了解各個領域,同時花些時間學習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結交各地來的朋友,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世界好奇,對生活開放並且有熱情的人。

來源:澳大利亞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