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兒到澳洲後,這位中國父親徹底傻眼了:原來這就是澳洲的教育?

澳洲教育

我用了整整兩年來陪孩子經歷中國和澳洲教育的過渡,也嘗試著思考這兩者之間的異同。「 我想把教育分成三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人從呱呱墜地,入學,進入社會,沒有人能逃脫這三塊教育的任何一部分,而且對於人的一生,這三部分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可千萬別小看澳洲這個孤零零的島國,這個據說是流放英國強盜,小偷,流氓的蠻夷之地,僅僅有二百餘年的文明歷史,按理說,它根不正苗不紅,可偏偏人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屹立在發達國家之列就從未離開。

更要命的是澳洲在科研,體育,文化,藝術,醫療等幾乎所有方面都是這個世界的尖子生,而且還沒有偏科,別忘了直到今天它才有兩千四百萬人口,按比例去除老弱病殘,這個成才率可真不是一般的高,這一切,必須與強大的教育有關。

家庭教育

這兩年里我反思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我們中國人大概是這個世界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但遺憾的是我們把教育片面化,狹隘化了,功利化了,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課,考試成績,學術排名上了,我們覺得分數是評判教育好壞的一個指標,考試分數高就一俊遮百丑了。

請捫心自問,有哪個為人父母會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堅韌和抗擊打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又有多少個父母會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的人生影響?

但凡在國外生活過一年以上的人們,相信都會很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 外國人都長著一張沒有受過欺負的臉,外國的孩子都很自信,國外的人們都很注重禮儀。而與此相反,我們中國人都有一張苦大仇深的面孔,中國的孩子和大人普遍缺乏自信,尤其在公眾場合以及面對外國人的時候。」

相比發達國家,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的國民普遍缺乏普世禮儀。這是為何?我琢磨,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面由心生」。一個人的喜悅,幸福,苦惱,仇恨等等內心的感受都可以從他(她)的面部表情清晰的觀察得到,成年人或許懂得偽裝,但可以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所以,判斷一個人的心境,看臉,看眼,準確無誤。

孩子成長的過程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裡,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所以,家庭教育,父母的影響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做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巨大的烙印。

在我們的文化里,聽父母的話,挨父母的打,天經地義,孩子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氛圍里很快都會被磨滅。

我們喜歡聽話的孩子,我們稱之為「乖」,殊不知在這個「乖」的背後是孩子個性的抹殺,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唯唯諾諾,長大後怎能真正自信?我們也決容不得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合時的堅持,更見不得孩子的執拗,這在很多時候被稱為「翅膀硬了,不服管了」。

可殊不知這背後是為人父母的專政和家庭民主的缺失,所以我們也就不要抱怨我們中國人在在面對國際競爭中習慣性的逆來順受。

我們總是自覺不自覺的如對待「私有財產」般的對待孩子-「你是我生的,你就得聽我的」,我們從未認為這有何不妥?也就絕不會反思我們從未給過孩子」尊重「。想想看,在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那段時間,有三分之二處於被打壓狀態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輕鬆的面容和未曾受過欺負的臉龐?這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給我們自己和後代種下的苦果,對於這一點,我很是悲觀,即便每個人現在都意識得到,沒有幾代人也不會真正得到改觀。

澳洲的父母對孩子出奇的耐心,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只見過一次一個年輕的爸爸在街邊對三歲的兒子低聲呵斥,除此以外,我看到的都是那些充滿愛意的陪伴和慈眉善目的平等對話。

有人會說,我們中國父母也會耐心,也不全是批評。但兩相對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是三百六十天批評,五天鼓勵,而澳洲的父母是三百六十天耐心,鼓勵,五天呵斥。想想看,哪一個孩子會愁眉苦臉,哪一個會笑口常開。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們從未真正學會鼓勵》,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在鼓勵這件事上我們做的遠遠不夠,或者說我們根本不懂得如何鼓勵孩子,我們天然就具備批評和苛責的能力,無師自通,」你再認真一點,就可以考得更好「」今天做得不錯,但是。。。。就可以更好「這都是我們慣用的句型。鼓勵尤其發自內心的鼓勵和讚美」真的是我們文化的缺口,所以我們也就很難培養出真正自信的孩子,因為,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不是比較好的那一個,而且,即便你已經做到了自己的好,中國的父母還是會指出遠方還有一個「更好」。

澳洲人總會千方百計的有意無意的找到孩子的哪怕極微小的優點把它點亮發光,我們中國人恰恰相反,我們為人父母與生俱來具有挑剔的天賦,總會雞蛋裡挑骨頭的找出孩子的缺點,卻看不到孩子的任何優點。

更要命的是,我們的嘴裡總是有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做對比,而且只比好的,而且只會說「你瞧某某某比你懂事多了,成績好多了!」

華人無論是身處新加坡,香港,台灣,還是久居海外,為人父母的我們在鼓勵孩子,耐心對待,語言冷暴力及培養孩子自信方面都還差距不小,但更讓人痛心的是絕大多數的我們尚未意識或者絕不承認。

社會教育我們常說,社會是個大熔爐,是塊試金石。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也絕不可忽視,更可怕的是如果這個社會出現病態,縱然家庭,學校教育一切如常,對於未成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也會帶來潛移默化的致命影響。

社會教育非常寬泛,當孩子走出家庭的任一瞬間,她(他)就面臨著社會給他(她)的教育和影響。個人覺得,澳洲社會整體是非常正向的。

鼓勵和寬容

澳洲人從不吝惜在公眾場合給陌生人微笑,鼓勵,幫助和寬容,我們總能在人和人目光相對的那一個微笑瞬間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溫暖,世界不再冷冰冰。

我們從不用擔心自己碰到困難,自己摔倒會沒有人幫助,因為你周圍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停下腳步扶你一把。當我們成為目光焦點,無論做什麼,做的好壞,澳洲人都會用一句」Good Job」 「Well done」 來和你擊掌,給你鼓勵,沒有人體會不到掌心傳遞過來來自陌生人的力量。這種社會帶給人的影響,像一粒種子種在每個人的心田,有一天,它就會發芽長大,然後開花結果,傳遞出去。

尊重與個性

時常在想,為什麼國外總能出現很多奇人奇事,而且層出不窮?當我在這片土地上紮根,這個社會給了我答案,那就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尊重會讓它自由釋放。

在澳洲,你能看到很多各種各樣的殘障人士,自由,自信的生活,工作在社會的每個角落,但你看不到人們對他們的異樣眼光。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歡的工作,而絕不需要擔心別人對你的評價。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取得高分,考上大學,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走讀書的道路,有的人讀不了書,但天生就喜歡做木工,這個社會會給你提供一切來尊重,保護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你不用任何顧慮,所以也就能每個人都人盡其才。

這個社會讓人們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教會人們彼此尊重,所以你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你的個性就會閃出光芒。

運動與藝術

澳洲是一個對運動和藝術極為熱衷的國家,但凡周末和課餘,澳洲的父母都會帶孩子參與到各種體育運動里去,各種運動在澳洲都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同時各種健全的運動體系也支撐著這個國家的軀體,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僅僅二千萬人口的國家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都名列前茅。

澳洲人對各種藝術也非常狂熱,基本上每個人都從小會學習一兩種樂器或者藝術形式,如果感興趣,會持續終身,所以在整個澳洲,都能看到各種民間藝術社團層出不窮,而且水準極高,普羅大眾都具備了非常高的平均藝術鑒賞水準。

不要簡單的認為體育僅僅是對身體的鍛煉,運動在不知不覺中歷練了孩子的堅韌,毅力和抗擊打能力。也不要以為學習音樂,藝術只是為了多一項技能,藝術,音樂帶給你的身心愉悅在很多時候可以幫你度過荊棘叢生的人生苦旅。

平等和公正

幾百年的社會演進和民主人權,給澳洲帶來了平等和公正,這裡沒有特權,所以即便每個人的起點不盡一致,但它卻能用儘可能的公正給每個人提供平等的上升空間。

你不需要攀附權貴,那也沒用,因為權貴們手中的權力也今不保夕且時時處處被千百萬雙眼睛盯得緊緊,你也不需阿諛奉承,那也沒必要。因為這裡信奉生而平等,憲法誓死捍衛你作為人的應得權利。

所以,你出多大的力,你就有多大的收穫。你動多少腦子,你就會掙到多少銀子。都說澳洲的藍領(建築工,電工,水工等)時薪高,但你要明白他們下的苦力你是否能夠承受?都說在澳洲做個醫生,律師收入高的嚇人,但你也要明白,他們熬過的夜,考過的試你是否願意嘗試?

所以,這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教會人們「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所以人們不會羨慕嫉妒恨,人們不會仇富,不會從眾,這個社會讓人們心態平和,知足常樂,對酒當歌。

學校教育

這其實是我們中國人內心中的真正教育,我們忽略了「家庭教育」 「社會影響」,我們只關注「學校教育」。

如果你詳細了解,深入體會澳洲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你會發現這裡的學生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只會比中國的孩子壓力大而絕不會小。

比較大的區別是澳洲的教育關注的是給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夠儲備,而中國的教育只關注一個高考,而忽略了整個人生。

澳洲的小學基本在玩,但絕不是漫無目的的瞎玩,它讓孩子在該玩的年紀痛快的玩,幾乎沒有壓力的多少學一點東西,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喜歡上上學,讀書和最基本的汲取知識的方法,那就是閱讀。小學還會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每個孩子學著公眾表達和溝通,這一技能要貫穿整個人生。

澳洲的中學六年,它會用整整三年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要麼選擇去技術學校學習具體技能(如TAFE,VET等職業培訓機構),要麼在自己的興趣上深挖並進入大學精雕細琢。看看中學的頭三年學些什麼吧。每一個孩子都要選擇音樂,美術,食品加工,影視製作,服裝設計,木工,機械加工,藝術鑒賞,運動,數學,科學等林林總總的課程,這些都是教學大綱的規定課程,有的私校在此基礎上還會有更多選擇。

它的目的有二:一是用三年時間交給孩子們所有未來人生所需的基本生活技能;二是用三年時間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在後續的學習里重點打磨。

所以,在澳洲絕不會出現上了大學的孩子還不會做「番茄炒蛋」,他(她)也絕不會在半夜三更吵醒父母僅僅為了詢問個配方。

澳洲的大學,研究生奉行的是寬進嚴出,考上大學相對容易(儘管只有35%的高中生選擇進大學繼續深造),但要畢業那可真是要脫層皮。如果對比大學的考試,中國的考試其實要輕鬆很多,更多的只需要強記硬背,而且中國大學還通行考前劃重點,但凡動點腦筋,下點功夫,考試都不是問題。

但澳洲大學,研究生的考試就不那麼簡單,絕大多數都是開卷考試,試捲髮給你,給你兩周時間交回試卷,你會發現縱然千里千尋,你也找不到答案,一個能做的就是對所學的完全融會貫通,這時候就會發現,從小培養的閱讀和文字表達有多重要。

簡而言之,澳洲的教育更關注給孩子灌注文化,而中國只側重知識。澳洲的教育想方設法的交給孩子終身制用的武器,中國的教育只負責把孩子送過高考。

所以結果就是,我們的教育基本在進入大學後就停滯不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厭倦了讀書,因為少年時承受的高壓誰都需要釋放,而此時,為人父母也不會選擇撒手不管,因為他們信奉「把你送上大學,我的任務就已完成」,因為他們認為「你已成人,未來好壞就看你自己了」,未來孩子們會發現,這是多麼殘酷的領悟:你愛我,你呵護我,你一直抱著我長大,你甚至不願讓我嘗試自己邁開一小步,可是有一天,你突然撒手說,你長大了,你應該去飛翔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而澳洲的教育早早的培養了孩子的生活技能,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尊重了孩子的個性,從小就讓孩子根深蒂固的明白「沒有人可以幫助你的人生,命運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不需要攀比,過好自己就是幸福」,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每個澳洲人都長了張未曾受過欺負的臉。

教育有時是個很複雜的課題,有時又非常簡單,我們千萬不要被那些鼓吹「西方教育陰謀論」的文章綁架蠱惑,他們會一廂情願的告訴人們「西方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社會的分層」。

「我想告訴這些人們,其實社會分層在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存在,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同,天賦不同,後天努力不同,但就教育而言,受制於無處不在的特權和公辦教育的資源不均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教育腐敗公開化才導致中國教育極為不公的現實,毫不誇張的講,在澳洲,再窮的孩子都能夠享受高質量的十年義務教育,但在中國,窮人家的孩子在這樣的體系下上升通道已被全然堵死。

我們最終是想要孩子過好這一生,所以他(她)光會考試遠遠不夠,那些人生所需要的東西才是教育最應該教會孩子們的財富,譬如自信,尊重,生存技能,禮節,涵養,溝通技巧,而這些,遺憾的被中國的教育被我們一再忽略,而這些,恰恰就是澳洲教育的真相。

 

 

來源:廣州中和移民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