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感受澳洲的垃圾回收現狀

澳洲新聞

據澳媒綜合報道,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作為澳洲垃圾原本最大的回收國,宣布大幅削減對多種垃圾的進口,令澳大利亞的垃圾回收模式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危機,50%的可回收垃圾和99%的對外出口垃圾變得無處可去。

澳洲的垃圾回收公司此前依靠對中國出口來維持運營,而澳洲目前的廢品回收量超過了本國的處理能力。沒有了出口渠道,一些公司開始大量儲存可回收廢品,或將它們直接送到垃圾填埋場。為了解該行業所面臨的全新挑戰,衛報記者走訪了三處垃圾回收處理站。

黃蓋混合可回收垃圾箱

黃色混合可回收垃圾箱中的高污染水平,意味著其中大部分垃圾不能再出售給中國,而是直接送往垃圾填埋場。

在維州,由Re.Group經營的Hume市垃圾回收站為首都領地所有家庭和新州東南部家庭提供服務。它每天接收超過200噸的混合回收垃圾——50%的紙張,約30%的玻璃,不到10%的塑料和金屬,以及超過10%的受污染及其他不可回收材料。這裡的工人首先手工分揀去除有害物質,如電池或水泥等,然後根據尺寸、形狀和材料進行機械分類。破碎的玻璃首先被篩出,然後是中型物品如鋁罐等,最後是紙和紙板。這裡分揀後90%以上的物品都可以回到澳大利亞本土回收商那裡,例如每月產生的1,200噸玻璃砂可用於建築或重新製成玻璃瓶。

紅蓋垃圾箱

位於悉尼西部Eastern Creek的Global Renewables垃圾處理工廠,接收當地紅蓋垃圾廢物的10% ,每天約600噸,其中一些垃圾是可回收的。這裡的工人們儘可能多的進行挑選和回收。這裡所接收的垃圾中大約60%變成堆肥——所有有機材料、廚房和食物垃圾都被轉化稱一種優質營養粉銷往農場。大約5%得到循環利用,而剩餘的不可回收部分被送往垃圾填埋場。

但在大多數地級市,紅蓋垃圾箱中的垃圾往往會直接被運往垃圾填埋場。儘管維州政府提供了2400萬元的救援方案,但維州市政協會仍表示,可能需要5年時間才能實現回收服務的全覆蓋。各市也將被迫採取加收市政管理費、儲存更多垃圾、將可回收垃圾進行填埋等做法。

綠蓋園藝垃圾箱

Shellharbour市的大部分食品和園藝有機產品,都被運往Re.Group在Dunmore市的封閉式堆肥設施。在這裡,多大99%的垃圾被轉化為可供商業和家庭使用的堆肥產品。因為這類垃圾已在源頭處確保清潔,所以這種堆肥比由紅蓋食物殘渣製成的堆肥質量更高。綠蓋垃圾堆肥可以回饋給當地家庭在花園中使用。

根據2016年國家廢物調查,澳大利亞人每年產生1300萬噸有機廢物,其中大部分能通過堆肥回收。大多數綠蓋垃圾箱都遵循相同的回收規則:修剪下來的植物廢棄物。然而,有些市議會還允許其他有機材料的進入,比如肉類、奶製品、咖啡渣和狗糞等。回收站的工人們手工對這類垃圾進行分類,以確保所有不屬於堆肥的產品都被移除。

Re.Group的發言人Garth Lamb表示,每戶家庭都應學習正確使用綠蓋垃圾箱,了解哪些垃圾可以和不可以放入。一般情況下,土壤、岩石、大樹枝和有害的有機廢物必須分離出來。

 

編譯:陳曦

圖片:網路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