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奮更能決定人生的是複利思維(一)

澳洲財經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假設一張厚0.04c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摺,再對摺,如此重複對摺64次,大概會有多高?很多人想,一張紙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摺64次,撐死了也就幾層樓那麼高,10米? 20米?這已經算是極限了。

而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一張薄薄的紙,對摺64次,其高度737,869,763萬公里,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里。

這就是複利思維的力量。

如果你還不能相信的話,再看一個問題:

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是第九天。

也就是說,你第九天看的時候,才覆蓋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時間,就覆蓋全部了,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當你有5000萬美金時,你只是個千萬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內,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所謂複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正如一張紙的對摺,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

正如滾雪球,雪球黏上的雪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黏上越來越多的雪,如此不斷重複,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正如財富的積累,當你有了盈餘資金,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不斷重複,利滾利,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

當r為正時,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也許一天兩天,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三四十年之後,和你同齡的人,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

只要r為正,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蹟。

Z:\618-20181027\Final\B Section\B13\warren-buffet.jpg

財富複利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複利思維,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現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也就是說,50歲之前,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

從190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點漲到了11497.12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

那它的年複合增長是多少?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才僅僅只是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複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

這裡有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報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

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

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

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被騙、虧空、債台高壘,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產,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不缺機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會成為首富,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只可惜,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做難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希望你不要這樣。

來源:金融界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