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因倫理失控遭憤怒抨擊

「基因技術就是一把刀,一把特別特別鋒利的刀,你拿的時候都要小心劃傷自己,更不要提有個人突然告訴你他剛才拿著它雜耍了一番。」
澳洲新聞

周一(26日)早,一條爆炸性新聞在國內生物科學界傳開,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突然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通過特定的基因修改,她們出生之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向來會牽扯到倫理問題,賀建奎團隊為此提供的倫理審核資料來自深圳一家不知名的醫院——和美婦兒科醫院。目前,該醫院已經被證明的確屬於「莆田系」醫院,其創始人名為林玉明,的確是莆田系人士,並且曾在採訪時明確表達自己是「莆系醫院」。

消息一出,國內生物醫學界普遍持負面的態度,而普通群眾則紛紛看不懂其中的過程。接下來,虎嗅就來為你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次事件應該被黑。

所採用的基因編輯技術並不算突破

https://img.huxiucdn.com/article/content/201811/26/173906836133.png?imageView2/2/w/1000/format/png/interlace/1/q/85

CRISPR工作原理(圖自 CUP

這次嬰兒基因編輯所採用的的技術名為「CRISPR/Cas9」。「CRISPR/Cas9」是目前研究最深入、應用最成熟的「基因工具」,整體原理上藉助了基因的運轉機制(基因最終指導蛋白質的形成),來對基因特定的片段進行編輯,其最大的突破在於編輯的環境條件很低,只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即可。

而在這次編輯中,賀建奎團隊所做的主要是去除了「CCR5」基因片段上的32個鹼基片段(基因的基礎組成),使其便成為「CCR5 Δ32(三角形念『Delta』)」,最終影響生成的蛋白質物質。

在基礎原理之上,宏觀的操作並不複雜,只比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在受精卵放回母體前,將特定的物質(包含基因編輯工具和其他化學物質),通過極細的針注射到單細胞的受精卵裡面。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採用的試管嬰兒技術的確很成熟,但基因編輯技術至今沒有嘗試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是否能保持其他物種中的準確率仍不可知。在其上交給深圳醫院的倫理審查申請書中,就專門標註了「要針對基因編輯脫靶進行監測」,但此前人類基因編輯並沒有成功監測脫靶(編輯了不應該編輯的基因片段)的案例,而賀建奎團隊也沒有詳細說明這個監測的過程和結果。

整體而言,基因編輯嬰兒案例中基本使用的都是成熟的生物技術,部分全新的技術也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說明解釋。

「CCR5 Δ32」基因防艾滋,靠譜么?

這一基因也不是本次案例的成果,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白種人人群的基因序列,是自然界變異而生的一種基因。

根據虎嗅採訪到的業內生物醫學界人士解釋:這種基因最近1000年左右才在白種人群眾傳播開來,它的出現,極有可能是歐洲數次大型瘟疫(典型的如天花)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擁有「CCR5 Δ32」基因的人被篩選出來。

之後人們逐漸發現白種人中擁有「CCR5 Δ32」基因的人,能夠比較有效地防止「HIV-1(艾滋病病毒1型)」的傳染,而「HIV-1」也是目前全球內主要傳播和感染率較高的艾滋病病毒。

但目前國際上的確對於基因防控艾滋病沒有太深入的研究,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CCR5 Δ32』能否在白種人之外起到同樣的艾滋病阻斷作用沒有人知道,是否會產生副作用也沒人知道。」

基因編輯嬰兒防艾滋,為啥要這樣做?

https://img.huxiucdn.com/article/content/201811/26/174128258478.jpg?imageView2/2/w/1000/format/jpg/interlace/1/q/85

艾滋病病毒

就目前而言,嬰兒防艾滋主要是因為父母已經感染,遂採取措施防止下一代感染。除了基因編輯以外,服用阻斷藥物也是一個方法。根據2015年中國疾控中心的相關論文,母嬰之間的艾滋病阻斷花費在8.3-5萬元,並且成功率高達98%以上。

相比之下,基因編輯方式中,雖然編輯基因這一環節成本很低,但是其必須在體外對受精卵進行一系列操作,同時還要保持受精卵的活性,最終還要將受精卵重新放回子宮中。整體花費上往往要超過10萬,並不會更划算。

從原理上說,本次基因編輯嬰兒的目的是「改變特定的蛋白質」,而阻斷藥物則是「用特定的蛋白質、提前和病毒對應的蛋白質結合」,原理上比較接近於「挖牆腳」。

兩種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想讓嬰兒不被傳染上艾滋病,根據澎湃新聞報道,賀建奎曾在美聯社的報道中明確表示:「參與該項目的所有父親都感染了艾滋病毒,而母親都沒有。」他同時還特別表示:「因編輯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小的傳播風險,而是為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生下一個可能免受類似命運影響的孩子。」

有一點必須提到的是,試管嬰兒還可以用於不孕不育的治療,同時也是代孕的必須環節。目前後者在國內是違反相應法規的。

重點,嚴重缺失的過程

此次賀建奎團隊在宣布成果之前所進行的倫理審核是一個大家討論的重點,根據國家衛計委2016年出台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中的第十四條,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倫理委員會都必須向衛計委登記備案,目前無法確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否有完善該手續。

而就在數分鐘之前,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前醫務部主任秦蘇驥了解到:他那段時間也在倫理委員會擔任委員,但對於這項申請並沒有印象。而文件中出現了簽名的在職前同事們除了表示沒印象之外,還表示簽名不是自己的。

除此之外,賀建奎團隊宣布消息的方式也讓業內人士詫異,其對虎嗅表示:「一上來就給熟飯,這真的是太粗暴了。這個操作的計劃之前也完全沒有對外公布,臨床試驗的註冊更是不知道怎麼通過的,更不要講什麼『同行評審』了,完全就是胡鬧」。

驟然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https://img.huxiucdn.com/article/content/201811/26/174223754730.jpg?imageView2/2/w/1000/format/jpg/interlace/1/q/85

基因技術發展已經多年,在各類動物上已經進行了多種多樣的試驗,但是大家對於在人類身上實踐基因技術仍十分謹慎。

據某不具名國內民營基因從業人士表示:「基因技術就是一把刀,一把特別特別鋒利的刀,你拿的時候都要小心劃傷自己,更不要提有個人突然告訴你他剛才拿著它雜耍了一番。」

而在數分鐘前,賀建奎本人也發布了一個視頻回應質疑,他表示:「基因編輯只是想幫助致命遺傳病家庭,這些父母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飽受遺傳疾病的痛苦。」同時他還特別表示,「我拒絕基因增強、性別選擇或者改變皮膚眼睛的顏色,因為這些不能算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他所描述的其他基因修改可能也正是被業內人士批評最凶的一點——他明顯明白動人類基因這件事需要多謹慎,而且還說出了只想治病、不想變成人類定製。但他這種「先斬後奏」,同時為人類增加「能力(抗病性)」的做法就是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一來我們暫且無法檢測這次的基因編輯嬰兒是否真的形成了艾滋病傳染抵抗力(要測試必須植入病毒),二來這批嬰兒未來的副作用影響是否會出現,以及是否能夠監測出所有的變化同樣疑問重重。

虎嗅採訪的數位行業內人士普遍都表示,基因技術的確已經比較先進,但人類接受基因技術、合理運用基因技術必然需要一個合適的過程。而此次的事件,無疑已經對普通民眾的觀念,還有相關機構的審核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這必將為基因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和普及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不管是否最終這次的嬰兒能夠具備艾滋病抵抗力,又或者是能開創人類應用基因技術的世代,這種「冒險且不負責任」的做法都應該值得「被黑」。

因為用過播放器的人都知道:快進鍵旁邊,往往就是終止鍵。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