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華人媽媽育兒經 (二)澳洲的「政治課」

有關社會教育,一個是教育孩子認識社會,另一個是讓社會來教育孩子。我覺得這是兩件事兒。好像郭德綱說的,我寧可在家揍兒子,不願意把孩子推去社會挨打。

自從兒子「三爺」入學,我覺得他就是進入社會了,再也不是家裡可以撒潑打滾、溜奸耍滑的小寶寶了。當然,不排除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是這樣的。我就想著是不是得讓他了解了解這個社會,了解太陽底下究竟是什麼?

有關社會教育,一個是教育孩子認識社會,另一個是讓社會來教育孩子。我覺得這是兩件事兒。好像郭德綱說的,我寧可在家揍兒子,不願意把孩子推去社會挨打。

社會是我們生活的大魚缸,身在其中,更要弄個明白。社會就是環境,在任何環境都有規矩,而大環境的規矩是由國家來制定,國家由執政黨來指揮,而剛好澳洲又將要舉行大選了。

沒有「三爺」以前,什麼社會責任,什麼投票選舉,什麼黨派和總理,跟我有什麼關係?我連護照都沒有換,「朝代」變更與我何干?貿易政策影響我晚飯嗎?我肯定不是少數,與自身無關的政策肯定是漠不關心,有關係的也從未想過參與或者發聲,因為,似乎政治是與我們生活無關的事情。

其實現在,我還是可以這樣閉著眼睛走路,但是「三爺」生在澳洲長在澳洲,他以後難道也要像我一樣迷迷糊糊的過嗎?澳洲家庭是不是也這麼冷漠政治呢?

在中國,從小我們就有政治課。雖然我們不參政,但是政治被我們作為一門正式的課程在學習,在澳洲是沒有這樣的要求的,如果你不主動去了解,也許真的就成為政治文盲,比如我。

這個國家被少部分人領導著,改變著,做出的很多決策又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這種冷漠的態度真的對自己好么?我們這代人好像就這樣了,人到中年,自我油膩,放棄進步……而孩子們呢,我們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弊端會不會成為他們在社會上行走的阻礙呢?

澳洲沒有政治課,怎麼讓孩子了解政治呢?「正愁沒人教,天上掉下個粘豆包!」完全沒有預警的,一個朋友就發來了邀請我去參加聯邦財長的早餐會,這個巧!更巧的是「三爺」吐了!吐了就24小時不能去學校上課了,嘿嘿,他給自己爭取了一個政治機會。於是我們娘倆就開始了第一次與政治親密接觸……

其實,「三爺」對這個活動本身的意義並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從那之後,我看到了政治在他身上一步又一步的影響。

第一階段,「三爺」對leader(領導)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原來做一個領導的感覺還不錯呢!早餐會上的蛋糕和西瓜也是不錯的!帶個領帶我就跟學校的大哥哥們穿的一樣了呢!

第二階段,在街上,在比比皆是的競選大牌子中,他認出了財長本人,覺得非常有意思。

第三階段,過了很久之後,有一天他突然在冰箱的角落發現了去年政府發的冰箱貼日曆,上面又有財長的照片,他很興奮的跟我說:媽媽你猜他是誰?他是澳大利亞的leader。雖然形容的不準確,但他很開心。

還有第四個階段,每天接少爺回來的路上,他開始注意路邊的競選牌子,很多政黨的信息和一些惡搞的破壞行為成為了他討論的話題。

下周六,我又要帶他去參加第二次政治活動了。這次不再為了解政治,而是社會義工。我一早帶著「三爺」去領東西,然後在街頭派發傳單,這是一個鍛煉膽量、鍛煉社交的初級課,我相信這個訓練越早越好,在孩子知道膽怯、害羞,害怕被拒絕以前進行這樣的訓練是最好了。強大的內心要靠千錘百鍊!

說實話,連番的所謂政治活動對我而言是沒有什麼改變的。對於黨派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也沒有對「三爺」培養什麼政治傾向。但是我相信,這些活動和觀點會幫助「三爺」對社會和政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有個基礎的想法,而我能做的只是埋一個種子,在他需要的時候自己澆水去灌溉發芽,最後是果樹還是一片草地並不是我所關心的,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他有機會去了解或發展。說白了,這些事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這不是我們現在就能知道的。

作者Cissy,兒子「三爺」和澳洲財長Josh Frydenberg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