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節怎麼吃?這樣才能吃出健康

如果想吃得更健康,該從哪裡著手呢?學習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飲食方式,健康飲食自然而然地成為日常習慣。
養生保健

秋分應養收 少食辛辣

中國人注重養生,以傳統二十四節氣為時間軸,依季節變化調養體內的陰陽平衡。9月22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古有農諺代代相傳:「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節氣後,氣候開始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中醫認為養生重點在「養收」。在飲食攝養上,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季養肺 多食白色食物

依中醫五行理論,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秋季的肺部保健很重要。根據各人體質可選用甘寒滋潤、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蜂蜜、白蘿蔔等,而做成冰糖銀耳羹、雪梨膏、百合蓮子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常常和家人分享。

初秋,夏季濕熱未散,容易造成腸胃功能障礙。熱粥護胃補氣,水份豐富,適合肺燥的老年人當成一日起始的早餐。養生粥品變化多,有玉米粥、南瓜粥、黑芝麻粥、紅棗粥,另對預防秋季便秘、肺燥咳嗽亦有幫助。

秋季潤燥 多補充水份

在嶺南地區,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南方秋分有吃秋菜的習俗,常見的「秋菜」是指一種野莧菜,農村百姓稱之「秋碧蒿」。據說早年,逢秋分,家家戶戶都會去采秋菜,和魚片一起煮成滾湯,又叫秋湯。

去秋燥必須留住身體的水份,喝水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分布。同時,可適當喝些蜂蜜水,有潤燥、清熱、滋潤肌膚的功效,既可補充水份,又可緩解乾燥癥狀。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