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善報

霍建斌在兄弟姐妹六人中看起來有點木訥老實,四十多歲了找不上個對象,父母都為他著急。
人在澳洲

霍建斌在兄弟姐妹六人中看起來有點木訥老實,四十多歲了找不上個對象,父母都為他著急。他在煤礦建安隊工作,起早貪黑,日復一日以自己的勤勞贏得大家的好評,都想幫他成個家,可是,礦上男多女少,總難如願以償。一日,有個河南籍三十多歲離婚婦人帶個七八歲小女孩來到礦區,好心者與二人牽線搭橋,建斌開始有點猶豫,但經不住父母糾纏勸說,他又看到母女生活沒有著落,便產生憐憫之心,二人很快成婚。一年後,婦人生下個女兒,建斌喜出望外,有了自己的骨肉,更加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用自己的血汗養活這四口之家。建斌個性良善,待人寬厚包容,而婦人生性強悍,好吃懶做。建斌下班後洗衣做飯,里里外外全包攬下來,即使這樣,婦人經常罵罵咧咧,彈嫌丈夫掙錢少,沒當上個官,動輒出言不遜,甚至揮刀動棒。建斌自知成個家不容易,一再忍讓,盡量維持著家庭的團圓。

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酒肉朋友米面夫妻,在經濟拮据情況下,婦人更加厲害,對丈夫和孩子沒有疼愛之心,經常瘋跑不顧家,攪家不寧,左鄰右舍瞠目以對,更加同情建斌是位難得的好人。一天,一對夫婦因在外打工無暇管理孩子,把一個小女孩寄養在霍家,說是給一定養育費,建斌感覺這樣既可解人之難又可補貼家用,收留了孩子。結果,這對夫婦一走再也找不見人了,連孩子也不要了。從此,家中三個女兒五口人,全憑建斌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建斌很愛孩子,有點好吃的,都分給孩子吃,婦人挑鼻子挑眼,打罵孩子,他就不顧一切保護孩子。人多口多,入不輸出,建斌省吃儉用,一套工作服上下班不離身,即使這樣,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於是,他加班加點,忘我工作掙錢,下班後給人安裝水暖器材,有時販賣點瓜果蔬菜,增加點收入,日子艱難,心裡卻熱乎乎的,希望孩子快快長大。

婦人不受生活煎熬,更不喜歡寄養的孩子,每日摔碟子絆碗,烏煙瘴氣,並提出與建斌離婚,而且不要孩子。此時,大女兒14歲,小女兒7歲,養女6歲,都愛爸爸而心裡邊記恨媽媽。快五十歲的大男人深感帶著三個不大不小的女兒不容易,一再求情,婦人卻鐵石心腸,非離不可,一對半路夫妻就這樣不歡而散。建斌咬著牙帶著三個女兒逆旅而行,在家裡,他好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呵護、修剪、澆灌滋潤三個女兒的成長,慢慢的,慢慢的三個女兒像三朵小花逐漸開放,流動著,散發著沁人的芳香,整個家庭充滿幸福的陽光。她們早熟靈性,團結友愛,陌生人誰也看不出她們有著不同的血緣關係。女兒看見爸爸每日辛勞,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彎腰駝背,身體日漸不支,憐惜之情油然而生,下班後,端水的端水,捶背的捶背,給爸爸以安慰和歡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放學後,大姐做飯,二姐洗衣,小妹掃地收拾屋子,爸爸看到三個女兒這樣懂事,內心雖苦猶甜,感慨地說:人生不就是為了孩子嗎,我有三個好女兒這就是上天的眷顧,流血流汗也甘心。

蒼天有眼,正當建斌困難之時,有個陝西關中小學女教師丈夫不幸去世,教師與女兒相依為命,生活孤寂,想找一位善良人家共度時光,經人介紹認識霍建斌。多次來往交流後,深感建斌看似內斂憨厚,其實語出有道,實實在在,而且人品端正,心底淳樸善良,又心靈手巧,什麼活都會幹,是一位持家過日子的好人。教師掂量再三,二婚不求外表,一定要找一個可靠的人,建斌就是心中的偶像。建斌開始見教師年輕貌美,溫柔有教養,又自食其力,與前房比較,天上地下,判若兩人,不敢想像能找上這麼好的人。後來,女方表明心跡,他高興得幾夜合不著眼,有這樣一位賢妻良母,簡直是天賜良緣,三生有幸。他自問良心,我霍建斌何德何能啊,怎麼能有這樣的好福氣?也許是多行善事吧!於是,兩人秦晉相好,喜結連理,攜帶四個女兒行走上康庄大道,生活在幸福的陽光里。從此,一家六口,你為我雕琢幸福,我為你裝點花瓣,漫漫餘生,琴瑟和鳴,溪水長流。

時光荏苒,一晃八年過去了,建斌快六十歲了,他用自己的雙手種植著良善,用自己的雙腳列印著忠厚,用自己的良心栽培養育著生命,四個女兒不僅聰明,而且繼承父親善良,她們以爸爸的姓氏為姓氏,完全忘記了生身,整個家庭親情融融,充滿愉悅與幸福。如今,大女兒25歲了,精明能幹,上大學期間與一位富家子弟談上對象,畢業後成婚,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教師的親生女兒大學二年級,建斌親生女兒高中二年級,寄養的小女兒高中一年級,大姐姐全力承擔三個妹妹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逢年過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有時在家精心做上七碟子八碗好菜好飯,設席擺宴;有時在餐廳里點上豐盛的大餐,爸爸媽媽坐在上邊,女兒們巡番敬酒問安,一種常人不可思議的親情美滿,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間。

原先,建斌在姊妹六人間日子過的是最差的,現在反倒是最好的,姊妹們誰有困難他就幫誰。天地有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曾經離過婚的婦人在社會上逛盪了幾年,結婚,離婚,再結婚,再離婚,可憐兮兮地跑回來要求與建斌認親復婚,建斌念起舊情,又見婦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給了一筆生活費打發走了,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啊!

 

(本文作者:拜懷德)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