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中的“数位控制”与战壕经验

澳洲地产

(澳洲生活网)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乘坐的飞机降临到悉尼国际机场。与其它世界都市相比,我更喜欢悉尼,干净、友好、充满了房展机会。

等行李的过程也是个不短的时间。一大群人早已经围在了旋转带前,我设法得找到一个位置,既能够分辨出那一件件长得相似的箱子,又不至于挡住后面人的视线。

我的前后面都有几个西人在那貌似平静的站著。前面的电脑工程师模样的人拿到了箱子,竟然还砸到了我的脚趾头。“好坏出自一念”,我心想著没事,结果痛楚也就很快消失了。人的正念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一个海外稽查员走到了人群里,这也是澳洲人性化的一面。经他审核过的人,会在申报单上盖上一个通过的单,这样就基本上不用再出境口翻箱检查物品。

他拿起了我的出境申报单,浏览著我在所有“没有申报项目”上打勾的选择,看著我职业那一栏写的是“房地产”,竟然问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房地产,我能相信你吗?

一刹那,我回想起了房地产仲介在行业排名中的滞后,以及人们对这个行业已经形成观念的信誉轻视;也想到了我当初我想用传统道德支持我做好这份事业的初衷。

我笑嘻嘻的看著稽查员说:当然可以相信我了。他认真看著我的眼睛,一直持续了几秒,然后给了我一个放行章。

我见到过一些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拥有十几套以上的房子,遍布在澳大利亚全国各个城镇。问及他们的经验时,答案是“数字控制论”,这个投资在他们眼里是最粗糙的科学,最冰冷的艺术,只需考核有关衡量绩效、检查品质、盈亏的学问。

一回来,我打开邮件,就看到仲介发过来的可以将财富增加的低风险投资机会,要点如下:

布里斯本的开发专案:买价128万澳元以上(4万一个成本)
申请规划32个公寓政府已经批准(1、2、3房都有)
布里斯本CBD东向7公里
土地面积:1208平方米
两个相邻的别墅提供潜在的租金收入
步行距离到火车站和汽车站
200米远到商业中心,非常近Westfield购物中心
原业主因为分营,必须卖出

真正的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如果上面所述为事实的话,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绝佳投资机会。

2017年的布里斯本中央商区十公里内的房子,60万左右的尽管去买,而且这还是带了建设批准规划的。的确布里斯本目前公寓供大于求,现在不是建设的好时候。但这个批准却足以为这两个别墅的价值背书。

我于晚上9时给当地仲介打了一个电话。西人一般没有这么晚接的,但是这个叫麦时雨的人做到了。我了解这个后面业主必须卖的决定,而且在10分钟后就取得了120页的专案备忘录。

价格我还到了100万澳币,虽然这不是最后的成交价格,从各种指标显示一个性价比绝高的获利机会就是这样趴在了面前。

我给两个朋友打了电话,这样好的机会应该分享,两个人都客气拒绝了。

一个人的原因是已经在布里斯本投资了项目,还没有做完不想涉猎另一个。另一个的情形是对布里斯本不熟悉,他们所居住的墨尔本,人口大大超过这个只有200多万的澳洲排名第三的城市。

是啊,“数字控制论”给了我们资料分析后的地产投资自信,但却几乎从未问过:为什么会投入这个事业、这样做意义何在?

回望这些年自己在地产业走过的路,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遍了澳洲许多城镇、乡村。也在理想和责任的驱动下,一个个分析者这些城市后面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发展等因素。

在修心断欲中打开智慧、在向这个行业中突出人士复制经验、并在成功和失败的历练中一步步坚持著。

地产投资行业即将迎来寒冬和整顿时期。联邦储备银行已经公开说了,1/3的家庭的存款只够付1个月的贷款。这种缓冲区是不安全的。可以想见的是:过惯了富日子的人,过穷日子是难熬的。

随著银行信贷的收紧、对海外购买房产的限制,前一年在顶峰买入的投资公寓的亏损会延蔓到别墅以及商业物业上。不少的物业会低价抛出来。

而在这个洗牌和财富重新分配中,知识就是力量,道德就是命运。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时代,从二战开始,摩根和亨利·福特之流的企业家,创造了让美国乃至澳洲享有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企业。而脸书、阿里巴巴又使全世界在互联网经济中转型。

这些成功背后的辛苦加上精英们信仰的数字,在企业度过快速发展期后施行的是“数位控制”。为了登上权力高端的管理精英们变成数字的理性仆人,学到从每一个零件、产品或工序里,挤压出成本来。

同时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白领幕僚,把权威和决策集权到中央;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取控制的效益,或多或少的牺牲了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的观念,组织系统内的人也被磨的忘记了个人的主动精神以及整体的创新。

一些地产大鳄们也沿袭了这崇拜管理和数字、但本质上却傲慢而自大的“教派”。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具有最高的信心,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他们(还有下一代)不是打天下的创业者,这种信心不是来自真正的市场知识或产品经验,而是来自使他们和其他专业经理人近乎奉为圭臬的实证资料、数位控制体系。

他们掌握了数字分析,在无限信心支援下,可以组织和经营庞大的公司,建立企业帝国,并且征服政府。

这种理念曾经运作得很完美,澳大利亚企业和美国一样,在资本的社会里,需要纪律、秩序和控制,他们提供了管理成长和建立企业帝国的模式。

但太过则容易失偏,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很多企业专才缺少智慧和用在决策上的经验。这些专才和战场离得远远的,不肯轻易地接纳直觉,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产生直觉的经验。只是在纸张或电脑萤幕上,用数位的分析去管理。

而我在澳洲走过的地产之路,就是平衡,逐步把“战壕里的经验”与“办公室内令人头晕目眩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修养和经验能够印证在面相上,而这些分析能够体现在投资项目的成效里。

做为新移民中的一员,作为开拓者中的一份子,我们在地产行业里不停地探索、学习、崇尚商德,获得财富又施惠于人。

打开心胸、拥抱世界!这一篇是写给有心和有缘的读者的。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