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钢琴,过不了级就等于白学吗?! 

澳洲教育

在论坛上看到很多家长朋友们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学琴历程,分享着各自教育孩子的方法。看到这样各抒己见、交流经验的场面,心中大喜。

正想着现在的家长真是比自己学琴时候的家长专业多了,却突然看到一位家长这样的回复贴:我想说:“儿子,无论学琴的路有多艰辛,妈妈会一直陪你走下去”

接着,就有很多家长表示赞同和支持,在培养孩子学琴的道路上历经千难万险、惺惺相惜之感跃出屏幕。看着这句看似感人的话却怎么都不对味……

学琴好像是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事情,艰辛到各位家长们要立军令状一样的下决心陪孩子走下去。家长从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支持孩子学琴,又无形中给了孩子多大压力呢?

4ee6f5c8f5860285a725d8518532238b.jpg
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感动于家长的付出,出于不辜负的目的迫使自己努力;小一点的孩子知道家长是抱着这样的准备,估计会被未来艰苦的学琴生涯吓到,就不愿意再学琴了吧。

但,抱着这样思想的家长不在少数,这就要回到我们传统钢琴教育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学钢琴在大部分人看来都是了不得的事情,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能在舞台上顺畅完美的演奏一曲,一定是经过“台下十年功”的血泪磨炼。而从郎朗等钢琴大师的学琴经历中,更加肯定了这样的想法。

我们的很多钢琴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认为教出技艺精湛的学生是自己的职责。即使不像郎朗那样誉满全球,也要在各种大赛上频频获奖,这样的学生是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肯定,也是招生的金字招牌。

所以老师们常常会以超高的演奏级标准来要求学生:一个指法也不能错、手型要保持完美、节奏要准确、强弱要清晰,错音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演奏时最好还能带上投入的动作,甚至有些老师会刻意培训学生“忘我”演奏的动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比赛和考级为目的,因为想在这里面脱颖而出必须要完美表现。

记得小时候学琴,老师家长会叮嘱:考级的时候有一个错误就过不了级了。这真的是一句非常恐怖的话,所以弹琴的时候就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一错毁所有,过不了级就等于白学。

当时的认识的确是这样,从老师到家长到自己,练琴就是为了考级,考不过就要再学一遍等下次,浪费时间和金钱,所以考级是必须要完美通过的。在这样的硬性要求下,级虽然是一次一次的考上来了,可是“完美”的技法也仅限于考级的那几首曲子。

这是当年很多琴童的学琴现状,而现在,从音乐教育内部已经有人提出来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

images.jpg
周教授在多次讲座中都提到:

学琴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

在当前学琴过于专业化的误区中,能够救孩子的是各位琴童家长的反省能力。

其实细想一下大家都能明白。不是所有学琴孩子最后的出路都是成为郎朗,成为职业演奏家。钢琴教育应该是针对大众的,让更多人轻松的学会弹钢琴,让弹琴成为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一项技能。

所以,按照培养钢琴大师的方法来教育每一个学琴的孩子是不合适的,那样艰辛痛苦、用泪水和毅力铺成的道路会将千千万万对钢琴有兴趣的孩子拒之门外。而一直以来的钢琴精英教育模式,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造就了个别人,却牺牲了大部分钢琴爱好者。

弹钢琴,是创造音乐抒发情感的美好的事,是音乐艺术的直接表达,能带给人幸福的体验。这个过程,如果变成极其辛苦的事情,那一定是要培养成千万分之一的钢琴大师,否则,就是把孩子推出音乐的世界外,背离了学琴的初衷。


孩子不能成为郎朗不要紧,但如果让学琴成为孩子终身拒绝音乐的理由,那么孩子将失去一项人生的美好体验,那么父母逼孩子学琴的“罪责”就犯大了

希望下次在论坛里能更多的看到:

“我家孩子要学琴啦,可以和他一起体味音乐的美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让孩子接触到快乐、有趣的音乐教育,自然激发出学习兴趣,愿意学琴、喜欢学琴,从而主动学琴,使学琴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正是The ONE的愿景:让学琴更高效、趣味,把来自未来的音乐教育带到今天!

The ONE智能钢琴

【跟灯练习】让孩子轻松上手弹出喜欢的乐曲,激发学琴兴趣。

【智能曲库】包含经典儿童歌谣、有趣的儿童歌曲,让孩子随心演奏自己喜欢的歌曲,提高弹琴的趣味性和孩子学琴的积极性。

【卡拉游戏】不但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键盘和曲调,还可以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四手联弹,营造一家人共同弹琴的快乐氛围。

The ONE智能钢琴教室邀您体验来自未来的音乐教育,用最新的智能科技和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您共同助力孩子的学琴之旅~

 

来源:The ONE智能钢琴教室

图片:网络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