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当你老了……

澳洲生活

有一首歌,名字是《当你老了》。是中国小伙赵照,根据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When you are old 》改编的,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在炉旁打盹……”。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头发白了、走不动了,那还不算什么大的问题,怕就怕你生病了,躺在床上,或者痴呆了,让人全天候地照顾。

整个七月份,我的任务是照顾生病的双亲。每天要做的不仅仅是安顿好老人的三餐膳食,还要做好老人的心理健康、情绪疏导工作,让高寿的老人能正确对待生老病死,不惧不恐、坦然面对,这才是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无独有偶,这个时间段,我的几个朋友同事也向我诉苦:妈妈摔倒了住院,几个孩子轮流照看;爸爸脑溢血,出院在家康复,强行规定几个子女一人几个月轮流照顾;还有的说,想去陪陪住养老院痴呆的母亲,可自己身体也查出了不少毛病,有心无力呀……

是呀,五零后这代人,如果父母还健在的话,一般都是80—9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了。他们的思想往往比较传统,不喜欢去养老院,生病了不愿意请保姆照顾,理由是:“我有这么多的孩子,为啥还要请保姆?为啥还要去养老院?”我们的父辈们,他们可以这样说,也有理由这样说。可五零后的我们,能对孩子这样说吗?八零后的这代独生子女,一方面要承受社会的残酷竞争,一方面还要面对“四二一”结构下的四位老人的照顾,他们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代人,老人们对情感和陪伴的要求,对独生子女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回避的负担。

根据《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中国产业网2017年10月29日)指出: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2.2亿,占16.15%,预计到2020年,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将达到3亿,2035年达到4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全世界老年人口数超过上亿的国家,也仅仅只有中国。这样庞大的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是国家和每个家庭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那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又如何呢?前文已述,我们的父母,生育了多位子女,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由几个孩子轮流照顾着,这是他们的优势。因种种原因没法在家养老的老人,最终只得选择去养老院,度过暮年的最后一站。尽管政府鼓励兴办养老院,也有许多有识之士,瞄准了这一能产生经济效益且永远不过时的“朝阳产业”,但物美价廉的养老院依然供不应求。更令人头疼的是:贵的住不起,适合的等不起。比如:由康泰人寿建立的“泰康之家”私人养老院,入门费20万,押金70-230万,床位月租费0.72-1.72万,伙食费0.18万(每月),一年的开支是10.8万—22.8万。这样的消费对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应该是望而生畏的。公办养老院,价格相对便宜(如: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物美价廉,单间房月收2250元,双人间1200元),因床位有限,等候的人太多,等候的时间太长,等不起。有的中小城市的养老院,虽然床位没那么紧张,但服务质量让老人没有安全感(如:适合老人的饭菜,对老人的态度等软硬件),很多老人宁可忍受着诸多不适,都不愿意选择去养老院,认定在自己家里,还是自由的。

没有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抗拒生老病死。与其现在就开始忧心忡忡、茶饭不香,还不如现在就计划打算,在精神、物质上做好准备,迎接衰老的光临。在这点上,我很赞赏澳洲老人的养老态度。来澳洲不到两年的时间,耳闻目睹了澳洲老人的生活态度和状态。不论是独居的,还是有老伴的,他们都特别自律自强,不给孩子添麻烦,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脸上露出的是慈爱和淡定。我认识一位70多岁有眼疾的澳洲独居老人,她几乎失明。但每周她要去做两天义工,帮助别人学英语;每周为外孙准备两次午餐,让女儿安心上班;她还在家的后院,2年来一直坚持投放食物和饮用水,让袋鼠和小鸟有固定的用餐处……你跟她交谈,丝毫看不出她的焦躁,也没听到过她的抱怨。她的坚强快乐、她的爱心,深深感染着我,让我有很多联想。

不论你将来是选择抱团养老(刚刚起步)、居家养老、保险养老、社区养老,还是选择去养老院,不论你打算在澳洲养老,还是回国养老,每个人毫无例外地都要面对孤独、面对病痛、面对死亡。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准备呢?

一般来说,60—70岁左右的老人,应该是人生最黄金的10年。我们可以尽情地去完成“宏伟计划”,可以去游山玩水,可以去探亲访友,还可以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技巧。目的就是让自己身心愉悦,减慢衰老的节奏;如果你喜欢清静,那好办,为自己选择爱读的书籍、沏上一壶热茶,在花园里、书房里独享快乐时光;或者是找几处幽静的小路,牵着老伴的手,晒晒太阳、边走边聊……这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变老……

总之,在剩下的20-30年左右的生命路途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的发展进步,养老模式更趋向多元,可供选择的种类会更多;我们应该比我们的父辈们更幸运、更开明、更理性、更豁达,凡事不强求、不固执,不拘泥。有条件时,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没条件时,也淡定地过好粗茶淡饭的每一天,不抱怨、不嗔怪。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养老了。我很欣赏一位医生朋友的话:即使将来痴呆了,忘记了快乐,同样也忘却了痛苦呀,有什么可怕的……有这样的心态和准备,那你会坦然、从容地面对慢慢老去的自己,每天微笑着面对每一个花开花落的人生岁月!

当你老了……

作者:雷爱武

推荐阅读: 人在澳洲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