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华人妈妈育儿经 (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八爪鱼一样的生活真的是充满艰辛,生生不息的在折腾在学习,每天都是高难度。

Cissy Wang,澳洲昆士兰大学硕士毕业,家有一6岁香蕉人儿子“三爷”。作为留学热潮年代留在澳洲的80后妈妈,Cissy Wang在初为人母、育儿教子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东西方文化、生活、教育上的碰撞与冲击。澳洲华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因此,Cissy Wang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给大家一些启发并彼此受益。从本期开始,Cissy Wang将提出几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借此与各位父母读者共同探讨。

前几天碰巧看到一群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澳洲出生华人)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的背景和家庭生活的一些搞笑言论,感觉非常的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三爷对我的吐槽……我现在暂时还没有想到我会如何如何,但是相信槽点应该比出门连环问更奇葩,虽然校服成功的帮我避开了“你妈觉得你该穿毛裤”这样的吐槽。

根据我的多年观察,真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西人妈妈想的也是“你为啥就不能多穿一件外套!能不能把饭吃完!午饭后能不能老实待会儿不要跑!你要是不写作业我立刻打电话给你们老师”云云……

以前,我们华人移民来到澳洲后,因为语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我们与本地妈妈有一点距离;但现在这个世界村,大家的生活水平和习惯都相差不多,华人妈妈们的语言也更不是问题了,在与本地人交流的时候基本毫无障碍。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所谓的文化差异被代沟代替了。

在澳大利亚这个多元文化国家里,有中国文化、意大利文化、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德国文化……我看到,传统的文化都有着相似之处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念和要求。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在融入现代的澳洲文化后变得更随意、开放和直接。所以,所谓的吐槽基本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在吐槽第一代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改变成就了现在的世界。因此,即便是西人妈妈也一样在被吐槽中,这恐怕是代沟而不是文化差异了。

常有澳洲本地妈妈跟我说,你们华人妈妈都很热心,但是也很害羞,比较不太敢发表意见。我原也感觉,我们华人妈妈和当地妈妈虽然沟通很顺畅,思想上的交流也没有问题,但是依旧比较固守自己的阵地,显得很保守。庆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在减少。在三爷的学校,那里的华人妈妈们简直是藏龙卧虎,从组织活动到动手能力,让人感觉不是学校的妈妈聚会,而是董事会,让我感觉自己需要去参加一个短期课程进修一下。

一位意大利妈妈和一位黎巴嫩妈妈曾经对我说,她们的母亲在移民过来后也是这样的表现,她们非常理解这种种族文化的抱团行为。但是我从更实际的需求出发,抱团的同时,同时也要抱几个关系不错的当地妈妈才行,以便了解一下当地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进程,就如同提前了解孩子们作为下一代移民对生活的期望值和实际需求,更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即将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压力,仅仅从少吐槽的方向看也是好的。

我在澳洲生活了21年,从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到现在儿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从青春期走到了快更年期……自从儿子开学后,我基本每周都徜徉在父母代表会议、妈妈咖啡日、生日趴的世界里。从年轻时候的工作狂突然转变成妈妈的角色,在度过了艰难的保姆阶段后,我开始了人生的最高端事业巅峰——专业妈妈,突然就觉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了,就连三爷爸爸也觉得该为了跟儿子将来更好的关系而努力了。

澳洲妈妈们能陪得了网球,撑的起酒会,搞得了花园,还能一边努力工作,无论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是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的绝对是条女汉子了!八爪鱼一样的生活真的是充满艰辛,生生不息的在折腾在学习,每天都是高难度。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