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囚」字的杂想

《古文观止》中有篇「辨奸论」的文章,作者是苏东坡的尊人,苏洵老人,文中用了「囚首丧面」一词,望字生义,和「蓬头垢面」的意思相近,是前文提到在菜市口向戊戌六君子投掷烂菜皮五毛们的形容词。
人在澳洲

作者:王亚法

疫情期间,闷坐家中胡思乱想,环视四壁,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囚」字。
老夫不由拍案叫绝,由衷赞叹仓颉老祖的伟大。

「囗」是「围」的古字,中间押着个「人」,这就形成了一个象形的「囚」字,这就是老夫当下自囚的处境。
浮想如潮,老夫又从「囚」字联想到囚笼,从囚笼又联想到戊戌六君子……

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六辆装有囚笼的车子,驶向菜市口刑场,囚笼里押着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位戊戌变法失败的义士。
这次行刑,轰动京畿,囚车所过之处,官兵戒备森严,百姓观望如潮。观望的民众中,有舍身相救而无法下手者;有怒目瞪视而不敢发声者;有手拨佛珠而暗中祈祷者;更有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形象污秽,挤在人群中,投掷烂菜皮,高呼拥护朝廷伟光正,逆贼该杀的五毛者……

敲键至此,老夫不由老泪横流,悲愤交加,如果第七辆囚车内的是我,我一定会后悔,刽子手若不割断我喉管的话(如果那时的政权还没有那么黑暗),我会高呼:我值得舍身拯救这批脑残的畜生吗!我值得改良这个非我族类的外来皇朝,让他继续苟延残喘吗……

激愤过后,老夫喝了杯清茶,继续搜索和「囚」字有关的词句。

自明朝以后,汉语中出现了一个「龙生九子」的成语,传说龙有九子,个性各不相同。他的大儿子就叫「囚牛」,在众兄弟中数他脾气最好,囚牛龙头蛇身,喜好音乐,善辨万物音律,能发天籁之音,传说他后来变成了胡琴的主杆。

还有「楚囚」一词,典出春秋时楚人钟仪被晋国俘虏的故事,就此后人把俘虏就称做「楚囚」。大汉奸汪精卫行刺摄政王载沣被拘,在狱中曾有:「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句。 《晋书》又把狱中囚犯相互诉苦,写成「楚囚相泣」,变成成语,联想当今湖北的疫情,居家隔离,楚地人人为囚,相泣苦诉。想不到古人随意的句子,一千年后,与当今湖北的境况如此契合,真是天意。

(图:iStock)

《古文观止》中有篇「辨奸论」的文章,作者是苏东坡的尊人,苏洵老人,文中用了「囚首丧面」一词,望字生义,和「蓬头垢面」的意思相近,是前文提到在菜市口向戊戌六君子投掷烂菜皮五毛们的形容词。

《辨奸论》是一篇指责王安石变法的文章。
大宋熙宁年间,国情雕敝,经济积弱,为了挽救皇朝的衰败,宋神宗采用了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熙宁变法」。这次变法和以后历次朝代的变法一样,变法者急于求成,难免病笃乱投医,将投机者、失意政客、落魄文人,甚至奸宄,不论良莠,均括入囊中,作为新政人物使用。苏洵老人见了颇为不屑,拟成此文,指责王安石,甚至还点了当世几个道貌岸然,阴贼险狠人物的名字,文中形容了「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等激烈词句。

历史是面镜子,读《辨奸论》自然就联想到十年文革,老毛重用四人帮造反派;今上使用张春桥Second等一批烂货……

翻阅《辞海》,有「囚笼政策」的条目,抄录如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种残酷的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墙,分割抗日根据地,然后实行网状压缩包围,逐个加以摧毁。坑日根据地军民以实行精简和采用分散游击战术击破这一政策。」由此看来,今日当局控制瘟疫的办法,和日寇当年消灭中共抗战根据地的战术,有相似之处。

屋外疫情严重,为保老命,不敢出门,囚在家中又无聊,只能说「囚」哭「囚」杂想「囚」,自「囚」(求)多福了!

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日于食薇斋南窗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