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靳三针针灸治疗

Jimmy Zhu靳三针

对于每天对著电脑的上班族、研究人员来说,颈椎病实在让人烦恼。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症”,或称作是“颈椎关节退化”,主要病因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骨刺),或椎间盘变薄、韧带增厚,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到压迫,进一步引起各种症状。临床表现常为颈肩臂痛、头痛、头晕、想呕吐、耳鸣、耳聋,或者是上肢麻、胀、痛,还有下肢行走不稳等。

颈椎病患者,从X光片中多数可看见椎间盘之间的空隙收窄,与小关节黄韧带在中年以后多有肥厚改变,显著肥厚时可使椎管变小,脊髓后方可受压迫关系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韧带损伤引起血肿钙化,小关节过度磨损等,均可引起骨质增生。如颈椎侧后缘骨质增生时,可影响椎动脉的血流。

很多遭受颈椎病困扰的人把希望寄托在按摩、理疗上,却久久无法康复,甚至病情加重。根据解剖学,椎间盘的退变是引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压迫脊髓会产生严重后果,不少按摩、理疗等外力或许可以松弛颈部肌肉,但是却很可能加剧颈椎组织的退变,特别是经过重手法的颈部推拿治疗后,患者症状加重,即使手术也很难恢复。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颈痹”之范畴。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指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长期的坐姿案头工作,久坐后肌力疲劳,肌肉收缩所产生之逆压及虹吸管作用减慢。明朝著名医学家秦景明在《症因脉治》指出:“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著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清朝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指出:“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病理重点为肝肾亏虚,筋骨受损,气血瘀阻。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外因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责之肝肾亏虚,若肝失藏血,肾精亏虚,致肝肾亏损,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腠理空虚,更易招致风寒湿邪客于筋骨经脉而发病。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所谓的 “靳三针” 是指:(1)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 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颈椎病的配穴称“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颈椎骨又称柱骨,古人喻头为天,故颈椎骨又称之为天柱骨,本穴为治疗颈椎病的要穴。百劳为经外奇穴,主治诸虚百损。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骨会穴,是治疗骨性疾病的要穴。此方必须根据病人体质症型配伍,例如: 上肢疼痛或感觉障碍,加合谷、曲池、外关,头晕者加百会、风府、四神聪, 耳鸣加听宫、翳风,视物不清加睛明、四白。由于颈椎病常伴有眩晕、头痛等症,多为气血不能上荣所致,应少用或不用电针,避免引起晕针。

此外,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配合中药复方及靳三针针灸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三次治疗后可控制症状(疼痛、麻木等缓解甚至消失),两至三个月治疗后可治愈。少数接受过注射局部麻醉药、激素的颈椎病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治本病。自古良医针药齐施,内外相扶,才能根治病症,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网页考证)。 先前接受中西医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可以采用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针灸治疗。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