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對孩子惡言惡語嗎

教育心得

「語言是有力量的。所以,面對孩子,請小心說出來的話。嘮叨、判斷、憂慮、不安,或者祝福、想像、鼓勵、肯定……,這些語言將慢慢把文字中隱藏的情緒,逐一緩釋在孩子和自己的一生中。」

在國外的一所學校里做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實驗,實驗者挑了兩株生長情況一樣的綠植:

給綠植們裝上保護套,放在學校大廳里,每天接受一樣的光照、一樣的澆水施肥:

唯一不同的是,學生對它們的態度。

左邊綠植被貼上標籤:「這株植物被霸凌」。

而右邊則是:「這株植物被褒獎」。

學生可以透過現場錄音的形式,留下積極或消極的話參與實驗,這些話每天在綠植「耳邊」被循環播放:

「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

「你還活著嗎?」

「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沒人喜歡你!」

左邊綠植每天「聽著」惡狠狠的辱罵。

「一見你我就特開心。」

「你真的很美!」

「你正在改變世界。」

「我喜歡你做自己的樣子。」

右邊的綠植每天洋溢在幸福的天堂。

循環播放30天後,被言語霸凌的植物,葉子枯黃,形態萎靡;而飽受稱讚的植物,則生機勃勃、朝氣十足:

語言的威力是有多恐怖!

這無異於一場「謀殺」,只是殺的不是人。可仔細想想,這樣的手段,是真的能置人於死地……

一位參與試驗的小女孩說: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麼我想人一定也會。

她說的很對。語言暴力對生命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語言暴力的危險遠遠大於交通事故。

 

試想,如果有人天天在你耳邊冷嘲熱諷,說你這不好那不要,長此以往,你會怎樣?

8月25日,一女醫生因「遭男孩碰撞」、不堪輿論壓力,永遠逃離了這個浮躁、不問真相的世界:

從新聞畫面中可以看到,兩個男孩已不是疑似碰撞,而是故意冒犯,甚至在女醫生要求道歉時,還朝她吐口水做鬼臉,做出更多侮辱性舉動。

若事情就停留在:女醫生丈夫打男孩、男孩家長打女醫生,各自回家,到此為止,也不過就是場普通的民事糾紛。

但很快,類似「妻子疑遭男童碰撞,水務局人員將男童摁在泳池暴打」的標題就開始在微博刷屏。

人人化身「正義使者」,操縱著鍵盤對女醫生和她丈夫口誅筆伐:

輿論暴力就此展開。

3天時間,女醫生不堪語言霸凌的利刃,公休假期間某天突然出門:「媽,我出去一下,2分鐘就上來」。

可她再也沒有回來。

當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她的死,沒有兇手,卻人人都是幫凶。

後來呢?女醫生因死得到了眾網友的力挺,那群之前謾罵她一家的「正義者」,也突然轉變方向,誅討男孩家長,「流氓」、「畜生」等詞用之不盡:

多麼可笑,多麼悲涼。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在釀成悲劇前,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語言,竟有一天也能「殺人」!

語言暴力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對越是親近的人,就越具有殺傷力。

夫妻之間就是如此。

可能很多人的婚姻都會這樣:婚前有多少甜言蜜語,婚後就有多少惡言相向。

然後,無數共同經歷過愛情、經歷過貧賤、經歷過奮鬥的伉儷夫婦,卻毀在了語言暴力上。

Z:\615-20181006\Final\B Section\B16\o-PARENTS-KIDS-FIGHTING-facebook.jpg

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如此。

電影《新警察故事》里,吳彥祖扮演的阿祖,變成了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變態。原來,這正是和他小時候遭受的語言暴力有關。

阿祖的父親有嚴重的語言暴力傾向,從小對他非打即罵:

「你這個廢物」

「豬腦子」

「你為什麼要活著,不如死了算了」。

心智不夠成熟的兒童,根本分辨不了家長到底是在恨鐵不成鋼還是在施暴。

孩子會相信家長的每一句話,尤其是傷害他們的話。

一些孩子變成了阿祖這樣有暴力傾向的人,成為了監獄裡的常客。

更多的孩子走向另一個反面,變得懦弱膽怯,長大後無法和人正常交流,更無法敞開心扉,成為社會中最封閉和不快樂的人。

「媽媽說我是廢物,那我一定就是了。」

也許你難以理解,但孩子就是這麼想的。

或許大家還記得之前的一則新聞—《14歲花季少女因不小心丟失自己的手機,在被父母責罵後,服藥自殺》。

網友紛紛表示唏噓不已,丟個手機,多大點事,怎麼就會引發這麼嚴重的後果呢。

 

原來,這個孩子在家裡已經默默忍受父母的責罵多年,手機事件不過是最後的爆發。

死前她又挨了兩場罵,只因她穿衣服太慢和洗頭時間太長。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母沒在意,匆匆出門拉貨。

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曾經在被責罵時多次透露過輕生的念頭,卻得到母親殘忍的回應:

「你死了才好呢,你這個麻煩精。」

你看,孩子已經試圖給了父母很多次「救救我」的信號,卻都是徒勞。

走投無路只能自殺,孩子的內心該有多絕望。 14歲的小女孩,每天反覆醞釀著自殺,到底是遭受了多少痛苦和煎熬……

女孩的母親最後哭到快昏厥:

「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

可惜,孩子永遠聽不到這句話了。

語言是有力量的。所以,面對孩子,請小心說出來的話。

嘮叨、判斷、憂慮、不安,或者祝福、想像、鼓勵、肯定……,這些語言將慢慢把文字中隱藏的情緒,逐一緩釋在孩子和自己的一生中。

來源:壹讀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