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離世:飛雪連天成絕響 笑書神俠留人間

據香港媒體《明報》及《南華早報》報道,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香港《明報》創辦人金庸離世,享年94歲。

《明報》在30日(周二)傍晚7時28分在網站刊登消息,稱「《明報》創辦人、著名作家查良鏞(又名金庸)逝世,享年94歲。」《南華早報》引述金庸女婿吳維昌證實金庸的死訊,並稱金庸是在周二下午,在家人陪伴下去世。

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包括《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等。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這些都是金庸武俠小說中,讀者十分熟悉的招式名稱。這些作品被拍攝成電視劇及電影,對華語世界有很大的貢獻。

《明報》創辦人

金庸出生於浙江海寧,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出生於1924年3月10日,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 1946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

後來金庸不滿《大公報》政治色彩濃厚,不能夠發表反對「大躍進」運動路線的意見,他認為這違反自己做新聞工作者的本意,所以在1957年離開《大公報》。

1959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及新加坡《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除了連載武俠小說,《明報》刊登的由金庸撰寫的社論也影響深遠,特別是中國大陸正經歷動蕩不安的1960、70年代,《明報》成為報道中國消息的權威,也滿足了香港人對大陸資訊的訴求。

金庸曾經擔任香港的公職,他曾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但在1989年,北京頒令戒嚴時,他辭去有關職務,結束從政生涯。

1991年明報集團在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

各方悼念

香港《明報》網站當晚9點10分發表《悼金庸先生》,悼文稱,「《明報》創辦人、著名武俠小說家查良鏞先生(筆名金庸),今日於養和醫院病逝,享年94歲,《明報》全體成員對此深感惋惜及難過,對查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根據香港電台報道,香港作家倪匡表示,查良鏞對文學的貢獻不止在於香港,並以「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16個字,總結對方成就。他認為,即使對方去世,留下來的作品會「萬歲萬歲地流傳下去」。

香港作家陶傑表示,受查良鏞的啟發,堅持寫作至今,形容查良鏞是中國近300年來最傑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不止在小說創作,在報業的貢獻亦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表示,查良鏞的三點堅持,包括要有原則、有分寸和有底線,是最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地方。

金庸的遠親、執業大律師查錫我對BBC中文表示,上一次與金庸見面已經是7、8年前,後來金庸走動不大方便。 「他給我的印象是一位謙謙君子,一點架子也沒有,為人親切又博學多聞,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和學習的長者,」查錫我說。

武俠作家溫瑞安手書「孤獨不朽,令狐無敵」表示悼念,溫瑞安還在另外一副手書中寫道:「天下無雙,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

 

來源:BBC中文網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