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過去了,澳洲人的聖誕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

希望澳大利亞的聖誕節,一直象從前一樣,傳承人性至善的聖誕精神,那就是付出愛,關心彼此,散播希望與光明。
澳洲生活

1937年聖誕節前夕的一個晚上,3KZ的電台播音員Norman Banks先生下班回家,當他走在路上,經過一戶人家時,透過窗戶看到一個女人,她孤獨地坐在沙發上,在燭光籠罩下,聽著收音機里的聖誕頌歌。

「這實在是個很奇異的感覺,聖誕節里,一個人可以在燭光下聽收音機,享受聖誕氣氛。你說她孤單嗎?可當時那位女上的臉上滿溢的幸福表情,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Norman Banks說。

這個難忘的經歷給Norman Banks先生帶來了靈感,他在1938年創辦了第一次燭光頌歌(Carols by Candlelight)活動,當時是在墨爾本的亞歷山德拉花園舉行。

數千家庭在草坪上點燃燭火,父母、孩子、家人、朋友一起觀賞著現場的芭蕾舞表演,等待聖誕老人出現。

從那一年起,燭光頌歌活動一直是墨爾本聖誕節日祝活動的一部分。這麼多年過去了,參加活動的人們也已經換了幾代,而這個活動的起點已經挪到了悉尼,但直到今天,這個活動仍然是澳洲人慶祝聖誕的獨特方式。

事實上,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只是慶祝聖誕,同時也為Vision Australia(當時叫做皇家維多利亞盲人學院)籌集資金,為澳洲的盲人或低視力兒童的照顧和教育提供幫助。

到了1950年,澳大利亞剛剛走過了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墨爾本再次以盛大的燭光頌歌活動慶祝聖誕節,人們充滿信心地準備迎接20世紀的後半部分。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氣氛已經過去,戰後的墨爾本開始繁榮起來。嬰兒潮開始在整個澳洲蔓延,澳洲人期待著自己的城市能在國際舞台上亮相,當年的聖誕節活動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繁華與熱鬧。

除了文藝活動和表演,購物始終都是澳洲人喜歡的歡慶聖誕的方式。在1950年,墨爾本的Bourke St就出現了多家大百貨商店,熱鬧程度不輸現在。

掛在Foy商場大樓外的聖誕老人雕像是當年最有名的標誌,它穿著紅色衣帽,有濃密的白鬍子,朝向墨爾本當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吸引了無數人前往。

在二戰後期,Foy也開始在商店的屋頂上舉辦聖誕節」嘉年華」,設有遊樂設施,小馬,動物園等的項目,很受家庭歡迎。

在Bourke St街的另一頭,是至今還存在的Myer,Myer不僅在街道上舉辦了聖誕嘉年華,還從1956年起推出一個聖誕活動景點,也發展成了墨爾本人承傳下來的聖誕活動。

美麗的櫥窗裝飾可以說是Myer送給墨爾本的聖誕禮物。1956年11月,正值當年的奧運會期間,Myer的第一個聖誕櫥窗,也是澳洲第一個聖誕節主題櫥窗正式亮相。裡面除了聖誕老人以外,還有顯眼的奧運主題,以一個電視屏幕的形式呈現。這是因為為了能轉播1956年奧運,電視節目首次在墨爾本播出。

在1950年的維州周邊地區,郊區和城鎮的主要街道都裝飾著簡單而熱鬧的聖誕彩旗,在某些地方還會舉辦燈光秀,人們在街道上掛上彩色燈泡,以鋸齒形的圖案串起來,或許跟今天墨爾本街頭的燈光秀相比,那時的聖誕燈火遜色許多,但是這些溫暖的聖誕燈光,成為墨爾本幾代人心中的溫馨回憶。

1958年的聖誕節,還發生了一件對老一輩的墨爾本人獨具意義的大事,澳洲第一棟」摩天大樓」在墨爾本正式完工,高度81米。當時The Age的舊報紙有一張「從我們最高的辦公大樓來看縮小的城市」的照片。

這棟19層的大樓當時叫做ICI House,現在被稱為Orica House。全玻璃帷幕的外觀、「現代化」的電梯設施、以及整棟棟樓的冷氣裝置都可謂當時的劃時代標誌。

雖然今天在墨爾本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這棟大樓難免失色很多。但對於那個年代的墨爾本人,突然間看見這一棟」龐然大物」那份欣喜與期盼不言而喻。當時的澳洲人都認為,這棟大樓是送給全澳洲人的一份聖誕禮物。

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或許抱著孫兒走在自己曾經走過的地方,澳洲的聖誕依然有夏天的溫熱,各種慶祝活動仍然熱鬧喧囂,商場購物的人們越來越多。

但希望澳大利亞的聖誕節,一直象從前一樣,傳承人性至善的聖誕精神,那就是付出愛,關心彼此,散播希望與光明。

希望孩子們,包括大人們,一直相信,守住善良和美好,就會得到神的守護和眷顧。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