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超級加工食品誘發疾病死亡

根據最近澳大利亞健康與福利研究所的報告,澳大利亞成年人從零食中獲得超過三分之一的能量供應。
澳洲新聞

據澳廣ABC報道,一系列研究將超級加工食品的消費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的增加聯繫起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食物的加工過程而非所含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有害。專家建議,澳洲可能需要研究如何對這類食品添加標記,來警告消費者。

5月30日,發表在領銜研究期刊BMJ上的兩項研究結果都探討了超級加工食品的消費和所導致的健康結果。第一項法國研究發現,人類每日飲食中超級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了10%,這與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有關。第二項西班牙研究發現,與每天服用少於兩份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食用超過四份的人死於這些疾病的可能性要高62%。

在這兩項研究中,大批成年人完成了食物攝入問卷調查,然後追蹤他們的疾病發病率長達10年。迪肯大學研究人員Mark Lawrence也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主題的社論,他說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了已經有相當大的證據表明高度加工的食物與較差的健康狀況有關。

「這不僅僅是關於食品中所謂的『危險’營養素,」他說,「由於這種高度的工業加工,使得食品發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這是一個獨立的風險因素,無論食物中是否存在過多鈉元素或糖。」

超級加工視頻容易讓人聯想到亮橙色乳酪味小吃和酸性軟糖和棒棒糖,但還有更多食物屬於這一類別:軟飲料、包裝零食、再造肉類、預先製備的冷凍食品,以及添加了大量甜味劑、顏色、防腐劑和食物衍生物質如酪蛋白、乳糖和麩質等成分的食品。

包裝餅乾、香腸、速溶湯和水果酸奶,都被歸類為NOVA食品分類系統下的燒雞加工類別,該系統得到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內的全球衛生機構的認可。

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即鹽、脂肪和糖。但這一新的證據表明,它們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大於其各部分的總和。

澳大利亞目前的食品標籤主要關注鹽,脂肪和糖。但Lawrence教授和全球健康喬治學院(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的Alexandra Jones女士都表示,食品標籤也應將處理程度信息傳達給消費者。「當我們看到這些不斷出現的證據時,需要考慮是否應審查營養政策,將加工程度作為一個額外的考慮因素。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忽略食品中脂肪、糖和鹽的信息。」瓊斯女士說。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