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

夜將盡時是黎明——《廚房》

「我寫這樣的小說,只是我比較關注現實中的一些年輕人,他們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彷彿一道鴻溝將社會和個體分割開來。所以我想寫他們的故事,從這些故事出發來思考人生。當然,不是想讓他們更加憂鬱,而是肯定『生存』,肯定『生存』的意義。」

文:曉宇

「我寫這樣的小說,只是我比較關注現實中的一些年輕人,他們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彷彿一道鴻溝將社會和個體分割開來。所以我想寫他們的故事,從這些故事出發來思考人生。當然,不是想讓他們更加憂鬱,而是肯定『生存』,肯定『生存』的意義。」

——吉本芭娜娜

1964 出生於日本東京的吉本芭娜娜,是詩人、思想家吉本隆明的次女。少女時期,受漫畫家姐姐的影響,吉本芭娜娜最愛看的是漫畫。漫畫作品中所呈現的幻想世界,對後來成為作家的吉本芭娜娜作品風格有極大的影響。

大學時代,吉本芭娜娜在餐廳里當服務生時所完成的小說《廚房》,獲第六屆海燕新人文學賞,成為當年日本的暢銷書。次年她的短篇小說《月影》獲得第十六屆泉鏡花文學獎。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她成為文學界的超級新人,《泡沫 / 聖所》獲得第三十九屆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鶇》獲得第二屆山本周五郎獎。

吉本芭娜娜被稱為「日本現代文學的天后」,幾乎每本書都登上暢銷排行榜,總發行量更高達近五百萬本,創造了前所未聞的記錄,在日本引起了「吉本芭娜娜風潮」,並與村上春樹比肩成為日本文壇最受矚目的兩顆明星。

《廚房》創作時期,正值日本泡沫經濟最頂峰,口本國內興起投資熱潮,經濟高度增長,日本文學也變成一種商品或娛樂形式,浮躁華麗,文學作品中表現的大多是經濟高度增長背景下,精神極度空虛的人物形象,理想的世界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帶給了他們無盡的孤獨感,吉本芭娜娜初期的創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人生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吉本芭娜娜說。而她筆下的故事也都是一個個主角遭遇不幸之後療傷治癒的故事。少女美影年幼失去父母,而生活卻要她再失去自己唯一的親人。從此之後,世上只剩她孤身一個人,無論怎樣呼喊,都無人向她噓寒問暖。

「世界竟是如此浩渺無垠,黑夜竟是如此深邃無底,歡樂與寂寞竟是如此漫無邊際,直到最近我才切膚體驗到。我想,在此之前,我是閉著一隻眼睛,看到這個世界而已。」

但她卻在廚房中找到了安全感,使得自己這個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舟終於靠岸。之後,受過奶奶關照的雄一和他的變性人母親惠理子收留了美影。一天天的相處中,這個看似病態的家庭卻給了美影最大的溫暖與力量。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吉本芭娜娜有著超乎常人的細膩與溫柔,她寫家庭、寫成長、寫死亡、寫離異……她的小說思路奇特,行文無拘無束,變幻莫測,充滿著夢幻色彩,柔和的光影婆娑背後是冰冷決絕的悲傷,輕妙的語言節奏描繪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絕望。她偏愛那些邊緣人在社會中孤獨前行的故事,挖掘人們內心的精神世界,她用輕柔平和的筆調去描繪社會的陰暗面,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針針見血。文體簡單卻不粗陋,節奏舒緩卻不拖沓,以明快的筆觸化解衝突與憂鬱。

她善於營造鮮活的感受和哀愁,給人一種與現實忽即忽離的神秘感。簡潔的筆調勾勒出霧氣氤氳的朦朧感,充滿靈動且溫情的哀傷。與其他作家不同,吉本芭娜娜的寫作不是線性的,而是關注於一個時間點,那就是美影的少女時期。美影在這一時期失去親人的悲痛,對於廚房的依戀,對於雄一一家不由自主的依賴,還有渴望掙脫死亡陰影的強烈期冀,都很貼切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人身上所擁有的獨特魅力。她的感情純凈而透明,這對於正在擁有少女時期,或曾經擁有過的人來說,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即使是最純粹的悲傷,其中也有一種無法被忽視的生命的美好韻律。

吉本芭娜娜說,」人生是一個療傷的過程」,但我想這句話的重點並不是療傷。她想告訴世界上那些和美影一樣的那些年輕人,人生充滿了不幸,不幸是常態,絕望是常態,巨大的痛苦是常態。她溫柔平和的筆調背後是極致的悲觀主義,然而悲觀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逐漸習慣悲傷,習慣不幸,背負著痛苦,繼續前行。太陽每天升起,日子一天天過,我們除了繼續走下去根本沒有別的出路。

她寫死亡,但注重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超越生離死別之後更加真實的人生,是漫無邊際的黑夜。在她的故事中,死亡只是一個起點,故事至始至終都沒有結束。失去勇氣,失去承擔,失去對生活的興趣,獨自沉溺於灰暗的世界中,不願意做出一絲一毫的自我拯救。她寫白天,但並都不是微風不噪,陽光正好。處於巨大悲痛中的主人公們,感受到的只是被切割成碎片的日常,即使一再注意,還是會被碎片劃破,遍體鱗傷。

然而黑夜總會過去,太陽總會升起。吉本所創造的世界裡蘊含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人生處處充滿不幸,人們困惑、沮喪,被困難所擊倒;但同時時間一分一秒,斗轉星移,生活繼續。

「我不能再在這裡停留了,我必須要時時刻刻邁步前行。因為時光如流水般無法挽留,沒有辦法,我要走了。 一段旅程結束,下一段又會開始。有的人會再度相逢,也有的人將不復再見。還有人會在不知不覺間悄然離去,或只是擦肩而過。只要活著,人生就毫無阻滯地滑向前,而這無疑並非一樁怎麼壞的事。」

生活就如同一團亂麻,但也有屬於它自己的平衡。在這種微妙的平衡里,人是一種不值得歌頌的平凡生物,庸俗異常,為巨大的不可知籠罩,但在無數的困頓境遇中,卻又閃爍出動人的光芒。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7月11日 21:59

Recent Posts

廉價航空公司Bonza進入託管程序

廉價航空公司 Bonza 已進入自願託管。4月30日周二,該航空公司取消了全國各地的航班,旅客滯留在全國各地。 Read More

55 mins ago

澳將建立國家槍支登記制度將 向警方提供實時數據

澳大利亞的國家槍支登記系統預計將於2028年開始運作,這將使執法部門能夠獲取所有州和領地的槍支持有信息。 Read More

55 mins ago

移民•螃蟹•海魚•塘魚——移民人數新高與人生寓言

更新於 :2024-04-27 08:07 澳洲一些中東移民上街示威針對猶太人,引起澳洲社會緊張,擔憂國家安全。然而,澳洲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今年二月份入境澳洲移民人數較去年同期高出接近20%,達歷史新高。 網上出現質疑,那些憎恨西方國家的人,為什麼不移民去跟他們持有共同信仰的國家?卻偏偏移民去他們憎恨的西方國家?客觀事實,也不斷發現一些移民到了西方國家,並非融入西方社會,反而企圖改變西方社會,要把西方國家改變成他們移民之前的祖籍國那樣的不同社會,令人嘖嘖稱奇。 信仰不同影響澳洲 澳洲統計局公布,今年二月份入境澳洲的永久居民簽證移民,以及獲得在澳居住一年以上籤證的長期居留者,總數達到15.3萬人,離境人數4.7萬人,單月凈增10.5萬多人,打破去年二月創下同期最高紀錄8.9萬多人。 二月份屬於學校開學季節,湧入大量海外學生與移民,屬意料之中,但今年二月份入境人數激增,仍高於預期。反對黨移民事務發言人Dan Tehan指責工黨的「大澳洲」政策,引發了住房危機,並對政府服務及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僅僅一個月內,10.5萬多名永居移民和長居移民入境澳洲,「這在澳洲歷史上還是首次」! Dan Tehan還說,去年二月至今年二月這一年中,入境澳洲的永居移民和長居移民凈增49.8萬人,創下同期最高紀錄,比2009年同期最高紀錄還高出44%。 移民及長居人數激增,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除了導致房地產售價及租金上漲等等,更加令人關注的是,一些來自仇恨西方的不同國家移民與長居人士,由於信仰不同,已經越來越影響澳洲原本的西方社會習慣與價值觀,助長外國敵對勢力滲透,甚至進行挑撥分裂社群,破壞澳洲社會穩定和諧。 井底之蛙出外遠行 剛巧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圖文《螃蟹效應》:「如果竹簍里只放了一隻螃蟹,一定要蓋好蓋子以防它爬出來。但若竹簍里放了很多螃蟹,就不必蓋上蓋子了。當有一隻螃蟹往上爬,其他螃蟹就會用鉗子抓住它,把它拖下來,最終沒有一隻能爬出去。」 這則圖文引申出:「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避開來自底層的絞殺。其實,人際關係是個大圈子,套著無數個小圈子。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遠離底層相互拉扯的圈子,遠離打壓、消耗你的人。」… Read More

5 hours ago

陶洛誦:高崗之女高濱濱,我的第三個同桌

更新於 :2024-04-12 14:29 我努力學習,報考師大女附中,是沖著它的99%升學率去的。沒想到它成為全國在文革中第一個打死校長的學校,成為引領全國暴力先鋒。 師大女附中是一座迷宮,到現在許多謎也未解開。解開這些謎,會解開當代政治的許多問題。 毛主席的女兒李訥,曾經是我們學校的校友。 文化大革命時,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女兒劉亭亭,總書記鄧小平的女兒鄧榕是我們的校友。部長的女兒更是整把抓了! 但也有不少「黑五類」的女兒被招進來,所佔比例是不是5%?這個好像沒人提過。 「黑五類」的女兒永遠不可能晉身到「紅五類」,但「紅五類」的女兒有不少因父親出事兒往「黑五類」裡面掉。看過紅衛兵標誌人物宋彬彬的一篇文章,一度也自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真正落入「黑五類」女兒們的處境不好過。 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倒霉的是北京市委,被批判的「三家村」人物鄧拓的女兒鄧小紅在我們學校初中。傳說她不是鄧的親生女兒,是為了有個好出身,才去給鄧先生當女兒的。 俞慧生是北京市女副市長范瑾的女兒。團中央的胡啟立是我們學校工作組負責人之一,撤走工作組並說他們鎮壓學生運動,胡啟立被某些學生圍攻,被問出身。胡啟立說:「我們家出身是城市貧民。」俞慧生背著個大書包,上台揭發說:「他們家是開綢緞莊的。」又有個女生上台揭發俞慧生:「看她一口一個媽媽媽媽叫的多親熱,她現在還背這麼個大書包不忘學習!」 高濱濱的父母高崗李力群 我們高二(4)班真正鬥爭過的只有高濱濱,因為她爸爸是黨內路線鬥爭的失敗者高崗。濱濱是我繼二濤、張鐳,最後的一個同桌。她是高二才轉來的外校生。因為轉學考試得16分一事不知怎麼傳了出來。我們班一個瘦小的苑秀琴(她姥爺是黨員)上台批判跪在台上的卞仲耘校長時說:「專收地富反壞的子女,高濱濱進來才他媽的16分。」 濱濱是和郭茜娜一塊兒在1966年初轉到我們高二(4)班的,被分配成我的同桌。濱濱個子不高,也不算矮;不胖,也不算瘦。頭髮有些黃,梳的兩條辮子不短也不長。瓜子臉,皮膚很白,雙眼皮,大眼睛,眼珠是黃色的。她既不狂也不傲,很好相處。… Read More

5 hours ago

夏言聊天室:我遇見一位偉大的母親

每年在世界作巡迴演出的紐約神韻藝術團於今年三月再次蒞臨悉尼。首場演出時,我買了一張第四排的好座位,鄰座是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母親,短短几句閑聊,卻引出一個令人感嘆的動人故事。 這位女子面目清秀、身材瘦小、五十多歲,我發現從帷幕拉開起,她一直在流眼淚,目光緊盯著舞台,似乎在尋找什麼。每個節目結束,她都拚命鼓掌。到了最後謝幕時,她立即站起身來朝著舞台使勁揮手,我發現舞台上的一位女演員也注意到了她,向她揮手致意。 「你認識這位演員?」我輕聲問這位女士。 「那是我的女兒。」她用很興奮的眼神看著我說:「十年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演出,我沒有遺憾了。」 我們一同走齣劇場,得知她是專門從中國飛過來看女兒演出的,悉尼沒有任何熟悉的朋友,住在市中心的一個旅館裡,有意思的是,她說她不是法輪功修鍊者。出於極大的好奇心,我遞給她一張名片,希望能有機會對她進行採訪。或許是我長著一張無害的臉,她欣然答應了。 女兒在神韻藝術團表演了十年,母親卻第一次獲得看演出的機會以彌補遺憾,這背後一定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吧。 第二天,我帶著太太依約與她相見,我們一同瀏覽悉尼周邊的風光景色,像朋友一樣聊天,基本都是我問她答,我試圖還原這對母女的經歷過程。 出於對隱私的尊重,我就借用李字替代姓吧,女兒李姑娘,母親李太太。 眾所周知,誕生於紐約的神韻藝術團是法輪功團體創立的,旨在弘揚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所有演員都是法輪功修鍊者,或是海外法輪功修鍊者的子女。 李太太看上去就是一個很傳統的中國婦女,外表樸素,舉止文雅,談吐輕聲細語。 李太太告訴我,他們全家都是普通職員,李姑娘是家中獨女,全家的寶貝。他們從中共對法輪功的打壓宣傳中得知了法輪功。「我們不相信當局的宣傳,但我們也沒有走進法輪功。」李太太說。 「你女兒非常漂亮,從小愛跳舞吧?」我問道。 「真的很漂亮,爸爸的掌上明珠。」 李太太一讚美女兒就說個沒完,「她很聰明,很懂事,也很獨立,性格像個男孩,從小不愛打扮,卻愛好運動,人人喜歡她。」 李太太補充道:「讀書時,學校老師說我女兒天生就是跳舞的料,常常拖她去客串舞蹈演出。」… Read More

5 hours ago

邂逅海洋精靈 維州六個絕佳觀鯨地推薦

海洋之巔,鯨浪涌動!即便是冬季也是前往海灘的完美時機,因為現在是維州的觀鯨季! Read More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