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民眾請願與台建交正式成案 德國國會擬下月舉辦公聽會

「德國與台灣建交」請願案目前已正式成案,請願案發起人將在12月9日出席公聽會,他表示提案初衷是借國會公開討論台灣,讓德國對台灣有更多認識和了解。
新聞 • 資訊

德國民眾日前發起「德國與台灣建交」的請願,短短1個月內已超過5萬人聯署。請願案目前已正式成案,德國國會將在12月9日舉辦公聽會。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在周一(4日)與該請願發起人「M.K.」先生碰面,他們都認為,德國政府可能不會因此與台灣建交,但透過國會公聽會,讓德國了解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燈塔,才是重點。

謝志偉周二(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我昨天和那位為台灣的自由民主向德國國會請願的德國人碰到面了!」謝志偉提到,德國與台灣建交的請願通過後,有許多關心台灣的德國朋友,包括國會議員、學界人士、媒體和普通市民,認為應該想辦法聯絡到該請願發起人,並在12月國會公聽會之前和他就台灣的現狀交換意見。而經過查詢電話簿後,也順利找到本人。

謝志偉透露,該請願發起人「M.K.」先生在電話中表示, 自己出身於前東德,對共產政權唾棄至極。1989年6月天安門大屠殺,同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東德共黨政權跨台。但是三十年後,德國還是承認繼續迫害人權的中國共黨政權,卻不與自由民主的台灣建交,他認為這對台灣很不公平。

「M.K.」先生還表示,去年他與朋友決定前往台灣看看華人社會,並且刻意不去共產黨統治的中國。他們深受台灣人的友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所感動。謝志偉感動地說:「我在電話的這一頭,聽到眼淚都快掉下來。」

謝志偉指出,其實他們並不期待德國政府會因此和台灣建交,但是透過國會的公聽會讓德國社會、媒體了解、報導台灣是一個值得珍惜的自由民主之燈塔,才是重點!

謝志偉還告訴「M.K.」先生,繼德國之後,美國和澳洲國會也會跟進,「M.K.」先生聽後,表示非常高興。

謝志偉最後寫道:「遠在歐洲的德國人都對台灣的自由民主這麼有信心,這是台灣人的驕傲!」他還衷心感謝台灣人,「不論你們在國內還是國外,你們的自然表現就是令人感動、敬佩,也因此,台灣的國際處境也令人不舍。我不能再寫了,眼睛開始濕潤,視覺開始模糊了。我只能寫:我台灣,我驕傲!」

據中央社報道,謝志偉口中的「M.K」先生是現年71歲的Michael Kreuzberg,來自曾經隸屬東德的港都羅斯托克(Rostock)。

Kreuzberg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兩岸關係讓他聯想到東德與西德,不過兩者在1970年代同時加入聯合國,反觀台灣則是退出聯合國。東德民眾痛恨共黨的專制獨裁,30年前推倒柏林圍牆,投票選擇民主和與西德統一。

Kreuzberg還指出,由於曾親身經歷過獨裁,所以他一直很關心中共當局對西藏和新疆人權的迫害,難以忍受德國與中國交往,卻不願意承認民主的台灣。去年2月,他特地參加旅行團到台灣一游,親眼看到台灣是運作良好的獨立國家,人民友善又開放,對台灣的國際處境更加憤恨不平。因此,他決定在天安門事件30周年前夕,向國會提出請願,建議政府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據中央社早前報道,這個德國國會請願委員會代號為95643的請願書,呼籲國會通過決議,要求德國政府與中華民國(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在10月10日截止日前的一個月期間,一共有5萬6002人連署,超過立案門檻的5萬人,確定成案。

根據相關規定,通過門檻後,需再由請願委員會審查是否繼續提交國會審議,交付國會後,德國政府將必須舉行公聽會,讓請願書發起人陳述意見,相關部會(如德國外交部)需列席備詢,使「德國與台灣是否建交」議題被公開討論。

據報道,Kreuzberg將於12月9日以提案人身份,出席請願委員會舉辦的公聽會,屆時德國外交部將派官員回應。Kreuzberg強調,迫於國際現實,從不期待政府會遵照請願書的建議與台灣建交。他提案的初衷是借國會公開討論台灣,讓德國社會對台灣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責任編輯:李妙菡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