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民主自由 海外僑民大舉返台投票

多位旅居海外的台灣年輕人告訴BBC,他們對韓當選後能否維持兩岸現狀、捍衛台灣的民主並不具信心,防止韓國瑜當選成為他們回家投票的重要動機之一。
新聞 • 資訊

2020台灣大選11日開始投票,各地投票所將於當日上午8時起開放投票,至下午4時結束。因台灣未設「不在籍投票」,意味著海外公民無法在當地使領館或郵寄方式投票,必須回到原籍地;而本屆大選海外台灣人返台投票的熱情,遠高於往屆。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翁桂堂表示,僑胞這股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可望感動世界。

台灣自由廣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翁桂堂表示,僑胞這股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可望感動世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小英我們來了!」 海外援軍特地返台投票惹哭網友

據自由時報報道,台灣民間人士組成的「公民割草行動」臉書專頁,本月起逐漸有網友貼出返台預告,本周起逐漸湧現網友貼出的護照、機票照片。周五(10日)由於距離投票日不足24小時,海量網友狂PO出搭機、入境台灣的現場畫面,並在貼文里強調「小英我們回來了,韓國瑜走著瞧。」

從海外留學生、僑民或台商貼出的照片可見,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台灣民眾返鄉投票,如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韓國、泰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冰島、馬來西亞、澳洲,不少人是特地回台投票,在投完票後就要返回國外的工作崗位、繼續升學或其他行程。

多國海外台灣民眾為支持蔡英文,陸續在10日出發回台參加投票。(圖取自公民割草行動)

網友們見到許多台灣人為了守護民主自由,披星戴月回來投票,均熱淚盈眶地留言指出「真的很謝謝你們,這一仗我們不會輸」、「台灣真的有希望了,不會讓邪惡的獨裁政治霸佔著」、「從自由世界趕來支援的援軍,將幫助我們打敗國民黨」。

據台灣僑務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大選中登記返台投票人數為5328人,比2016年大選多一倍以上。而且,由於大量旅外台灣人依然保有台灣戶籍,返台投票無需登記,真正從海外返台的選民遠超出以上數字。

僑胞大舉回台投票 登洛杉磯時報頭版

另據中央社報道,美國洛杉磯時報周五(10日,也是台灣大選的投票日當天)以「台灣大選生死戰,洛杉磯居民成群回台」為題的頭版報道稱,南加州大批台灣移民回台投票。

這篇報道訪問了藍營、綠營的支持者,兩個陣營回台投票的情況,以及各自陣營對於候選人及政治局勢的看法。一名僑胞說:「對我們來說,這跟美國總統大選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朱文祥也接受這篇報道的訪問。朱文祥日前向中央社表示,兩家從洛杉磯飛台灣的主要航空公司透露,大選期間回台的班機約賣出1萬2000張機票,保守估計50%乘客去投票的話,這次從南加州回國的投票人數約6000人。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與台灣學生聯合會10日在台北車站呼籲青年與學子返鄉投票。(中央社)

報道指出,南加州有大批台灣移民定居,根據美國人口普查資料,南加州約有30萬人認定自己是台灣裔美國人;實際上數量可能更多,因為部分僑胞認定自己是華人。儘管海外僑胞的人數不太可能影響大局,但參與台灣選舉的熱烈程度,不分黨派都很高。

朱文祥表示,據他所知有80歲、90歲的高齡長輩這次都動了起來,願意搭上10多小時的航程回台,只為了投票。

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主任翁桂堂說,僑胞這次用行動證明,台灣的民主制度確實是世界的典範,這股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可望感動世界上其他國家與人民。

大量海外僑民返鄉投票的驅動力

近年來北京方面益發高調強勢地表示要「統一」台灣的決心,對於無法接受被中共政權統一的台灣人來說,威權的陰影越走越近。

據BBC報道,在美國紐約從事科技業的葉先生選擇11日抵達台灣投票,隔天又要馬上返美。他在自己臉書頁面留言:「飛行時間:30小時。民主自由:無價。」

簡單幾個字,或許道出了許多台灣人不遠萬里也要回家投票的危機感。不少人表示,民主一旦被完全侵蝕,可能就不再有回頭的餘地。

總統蔡英文10日陪同立委候選人羅致政掃街,街邊支持者高舉標語力挺。(中央社)

葉先生直言不諱地說,他返台投票並不是為了確保蔡英文當選,而是希望韓國瑜大敗,他寄望這能止住國民黨越發傾向北京的態勢。「主權是最重要的價值,」 他說。

正在非營利組織實習的楊光舜在美國生活5年,往年從未回台投票,但今年感受到了非投票不可的危機感。楊光舜對BBC說,香港「反送中」的抗議激起許多台灣人對於「今日香港就是明日台灣」的擔憂。「以往民主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但看到香港,發現原來並不是。」

多位旅居海外的台灣年輕人告訴BBC,他們對韓當選後能否維持兩岸現狀、捍衛台灣的民主並不具信心,防止韓國瑜當選成為他們回家投票的重要動機之一。

正在美國休斯頓念博士的台灣人廖育嶒擔心,熱衷使用煽動性語言的韓國瑜一旦當選,不僅無法團結台灣民眾,還會創造更多世代割裂。

 

責任編輯:張懿文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