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越來越薄……審查兄,請放過那些歌詞好嗎?

中國人發現,網路敏感詞越來越多了,字典變得越來越薄了,現如今連歌詞都為了規避敏感詞而變得面目全非。
中國新聞

去年12月初,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了新冠肺炎。中國官方在疫情爆發初期進行瞞報導致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至今沒有平息的跡象。今年1月23日,武漢市採取了嚴格的封城措施,海陸空運輸幾乎在一夜之間停止。而與封城相比,中國政府審查封鎖消息的手段似乎更加嚴厲。

中國人發現,網路敏感詞越來越多了,字典變得越來越薄了,現如今連歌詞都為了規避敏感詞而變得面目全非。微信公眾號「樂上山明」發表題為《把所有不幸都從詞典里去除吧》的評論,提到在疫情爆發後網民發現由於敏感詞太多,娛樂節目的歌詞也被修改至面目全非,作者最後質疑「滅絕所有表示不幸的漢語辭彙,不幸就消失了嗎?」以下是文章全文:

疫情期間娛樂業大受影響,但《歌手》除外。今年以《歌手·當打之年》出現的節目,很火。其中徐佳瑩翻唱了老王樂隊的《我還年輕》奪得第四期的冠軍,但其中一處歌詞讓人看了噴飯。

原歌詞是:

給我一瓶酒
再給我一支煙
說走就走
我有的是時間
我不想在未來的日子裡
獨自哭著無法往前

然而在電視上出現的卻是:

給我一瓶酒
再給我一隻眼。

觀眾們紛紛表示難以理喻。有的說現在連煙都不配抽了嗎?還有的說一瓶酒配一隻眼,這是恐怖片啊。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如果說徐佳瑩的「一隻眼」像個笑話的話,昨晚第六期華晨宇的《神樹》歌詞被改的就讓大家一頭霧水了。我們看看歌詞是怎樣被篡改的:

我害怕混濁的天空巨浪席捲狼藉一片
都惶恐我害怕入髓的冰凍太多生命無一倖免
太多生命無疑心愿
都失控
多時空
Crash and cold
我害怕電閃與雷轟
大人放逐孩童被困
大人放逐孩童被問
都相擁
我害怕黑暗與傷痛
踩著廢墟越陷越深 都落空
Crash and cold
我淹沒在萬人聲響
眼淚已經蓋不住哀傷
Never give up我感應著海嘯悲涼
拆碎這座萬籟的牢房
拆碎這座萬籟的老房

其實這是一首關於環保的歌。歌詞這麼一改,不僅意境全無,而且連語句都不通順了:「太多生命無疑心愿,多時空」,恐怕沒有生命能讀懂吧?「我害怕電閃與雷轟,大人放逐孩童被問」只能是天問吧?「拆碎這座萬籟的老房」好吧,好嘛,這不是環保,是拆遷了!

粉絲們有的表示絕望,有的說氣樂了,有的表示看了以後快精神分裂了。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有人說又不是從今年開始的,早就這樣了。也有人跟大家科普:這不是亂改。這是根據相關行業規定的自我規範。

但還是有更多人表達了憤怒。有人嘲諷下次直接派人進書店撕《現代漢語詞典》好了,還能和漢語減負通上路。有人則說他們也可以試著滅絕所有表示不幸的漢語辭彙,不幸就消失了嗎?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華晨宇並不是一個人在遭遇。同一期里,周深翻唱朴樹的《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達尼亞)》一樣出現了改詞的情況,不同的是,周深唱的就是改過的版本。

黑夜裡的站台
末班車離開
那也許是本可以拯救我的一班
背叛務必堅決
放棄務必堅決
告別也需要體面
我沒什麼可以解釋的
這是我的命運吧
我猜有個混賬
我猜有人慌張
在我心裏面躲藏
能安慰他
只有陌生還有放蕩
只有陌生還有放浪
他時刻需要對岸
無論是在哪一邊
那就這樣吧 我們再見了
請轉身淚如雨下
當今天夕陽西下
斷腸人柳巷拾煙花
我已四分五裂從此沒有了家
孤魂野鬼天涯
孤身一人天涯
永遠也不能到達的船
就讓我沉入黑夜
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街拐角的酒店
走廊盡頭的房間
冰冷的床單上
有陌生人的氣味在
慾望的後面
是無邊的空虛悲哀
是無邊的空曠悲涼

概括而言,不允許出現「背叛」、 「混賬」「放浪」、「孤魂野鬼」和「空虛悲哀」。有資深觀眾說三年前譚晶老師同樣在歌手翻唱過這首歌,當時就改了「放棄」和「放浪」兩處。三年過去了,除了不可以「背叛」和「放浪」,還失去了當「混賬」和「孤魂野鬼」的資格。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微博評論。(圖片來源:微博)

但也不是所有的改詞都是負面。第三期的錄製正值全國醫護人員救援武漢的攻堅期,在家隔離錄製節目的周深以一曲《能解答一切的答案》獻給全體醫護人員。其中一句歌詞「可為了一個信念死去,這究竟值不值得」改為了「可耗盡一切走到終點,沒什麼能夠帶走」。而這一次的改動,帶來了不少感動。

所以歌詞不是不能改動,但就像文中觀眾說的,滅絕所有表示不幸的漢語辭彙,不幸就消失了嗎?疫情之初那個神秘消失的「20天」難道不就是這樣被視而不見的嗎?然後呢?

現如今疫情的陰影尚未散去,禍端卻依然陰魂不散,甚至逍遙自在枝繁葉茂。然後呢?

作者:元未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樂上山明《把所有不幸都從詞典里去除吧》

責任編輯:米蘭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