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早讀·2020年11月21日周六

新聞 • 資訊

今日澳洲新聞
今日澳洲新聞

時代報:澳洲士兵涉嫌非法殺害39名阿富汗人 政府公開道歉

澳洲國防部周四(11月19日)公開了一份報告,披露澳洲現役或退役士兵在阿富汗作戰期間,涉嫌非法殺害39名阿富汗人。莫里森政府已經對此表示了歉意。據悉,軍方委任的新州最高上訴法庭法官Paul Brereton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調查發現,有可信的證據表明,在23起事件中,一名或多名無反抗能力的人員被澳洲特種部隊士兵非法殺害,其中也包括戰俘。另外兩起事件或歸為「涉及虐待」的戰爭罪行。

澳廣ABC:南澳將提前三天從周六晚開始解封

南澳將於周六(21日)晚結束硬封鎖 – 比預定提前三天 – 而且允許和家人或室友一起進行戶外鍛煉,「立刻生效」。州長馬歇爾說,當局在發現Woodville 披薩店熱點的一起陽性病例誤導了接觸追蹤者之後,決定結束封鎖。警察局長史蒂文斯說此人不會被罰款或起訴。從周六午夜開始,私人活動和葬禮可允許最多50人,最多10人可去一個私人住家,最多100人可去餐館或酒吧。

7號台新聞:偏遠地區城鎮廢水中驚現病毒

維州偏遠地區的廢水中發現了COVID病毒碎片,目前當地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病毒篩查工作。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周四(19日)證實,病毒碎片是周二(17日)在Benalla和Portland未經處理的污水中發現的。政府建議,對於住在Benalla和Portland的居民,或在11月15日至17日之間訪問過該地區的任何人,如果出現感染癥狀,都要進行病毒測試。

信使郵報:布里斯本買家聖誕節前搶購房產

隨著聖誕節即將到來,布里斯本當地荷包比較充實的購房者大量湧入市場,導致布里斯本高端房產拍賣市場大熱。房地產專家分析,昆州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急切的在州邊境打開之前,在房市分得一杯羹,很大程度上是擔心州際房屋獵人一旦能夠再次向北旅行,他們就會面臨更多競爭對手而與心儀房產擦身而過。

悉尼晨鋒報:政府將撥10億助拆除可燃性包層

新州政府將在未來3年提供無息貸款,幫助被迫替換高風險建築可燃性包層的公寓業主,以解決州內建築物所面臨的可燃性包層危機問題。據悉,無息貸款計劃包含在預算案之中,其中1.39億澳元用於幫助修復風險建築的業主提供技術支援,另外還有9.3億澳元用來支付未來3年業主的貸款利息。這次的的無息貸款僅適用於被認為高風險的255棟建築。據估計,拆除可燃性包層的平均費用為400萬澳元。

澳新網:COVID-19的後遺症 有十分之一的澳洲人還不起房貸

澳洲統計局周一(16日)發布的數據揭示了COVID-19對澳洲家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數據顯示,10月份,接受調查的澳洲人中有11%難以償還房貸,這個數字是六月份的兩倍以上(5%)。

另外一項由RMIT和阿德萊德大學聯合進行的一項新調查發現,60%的租戶已經在支付租金上遇到困難,或是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無法負擔房租。

9號台新聞:新州政府將撥近300億澳元抗疫

新州政府將在未來5年內撥出296億澳元資助COVID-19衛生與經濟等一攬子計劃。這些計劃是財政廳基於明年中旬將有疫苗可用而推出的。預計到了明年10月,將會有20%的人完成疫苗接種。此外,社交隔離政策會一直保持,直到疫苗可廣泛使用,以及大多數人已完成接種。衛生廳長Brad Hazzard表示,新州的衛生支出佔總預算的三分之一。

每日郵報:刺激旅遊維州政府每人發200澳元的代金券

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周三(18日)預告,維州政府將向居民提供120,000張代金券,每張價值200澳元,以刺激旅遊業和區域經濟。這項代金券計劃總價值2400萬,是維州4.65億澳元重振旅遊業配套計劃的一部分,政府將在下周二(24日)的州預算案中正式公布。安德魯斯表示,他希望該計劃在聖誕節期間前能落實執行,這些優惠券將確保有12萬人次旅行。

金融評論報:居家工作使無薪加班時間大增

澳洲未來工作研究所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居家工作的實行使四分之三遠程工作者都會在非工作時間處理公事。以致無薪工時已從2019年的每周4.6小時升至5.25小時。

該研究所經濟學家、報告作者Dan Nahum說,「對許多人來說,現實是居家工作更像是在工作中生活。」報告認為向居家工作模式轉變並不意味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反而使工作進一步佔用個人時間,並降低澳洲關於就業的最低標準。

每日郵報:The Reject Shop箱包大促銷   老奶奶狂搶26個

The Reject Shop在「紅色星期五」的促銷活動中,推出了一款售價僅為10澳元的大型行李箱,一位老奶奶覺得這太划算了,於是從離她最近的門店買了26個打折的行李箱。她稱自己要把這些箱子捐給兒童服務機構。促銷活動雖然不限量,但是卻「限時」,並且只在門店促銷。而且,這款尺寸為48厘米、58厘米、68厘米的箱包只在門店內促銷。

今日國際新聞
今日國際新聞

路透社:牛津COVID-19疫苗對老年人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

周四(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研製的COVID-19疫苗在老年人中產生了強烈的免疫反應,研究人員預計將在聖誕節前公布後期試驗結果。部分數據已於上月公布,但整體數據19R 才發表在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上。

數據表明,年齡在70歲以上的人可以建立強大的免疫力。這類人群因感染COVID-19病毒而患上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更高。

美國之音:首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造訪戈蘭高地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四(19日)造訪了戈蘭高地,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造訪這個地方的美國國務卿。此外,美國國務院宣布,把巴勒斯坦人領導、孤立以色列的所謂「抵制、撤資與制裁運動」視為反猶主義,美國政府將停止資助支持這個運動的組織。

自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從敘利亞手中拿下戈蘭高地以來,以色列一直佔領並且控制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美國政府也在當日宣布,將把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點出口的產品標記為「以色列製造。」

法新社:丹麥衛生部表示水貂身上突變病毒株極可能已根除

丹麥最近在水貂身上檢測到COVID-19 病毒突變株,引發對於未來疫苗效力的擔憂。丹麥衛生部在周四(19日)表示,這個突變病毒株極可能已經根除。

丹麥政府表示,11月5日起對北日德蘭(North Jutland)地區7個自治市實施的大多數嚴格限制將於20日解除。北日德蘭地區有28萬人口,這些限制原定實施到12月3日。

衛報:颶風約塔襲中美洲共釀38死 數千居民無家可歸

中美洲多個地區兩周前才遭颶風伊塔(Eta)侵襲,如今又遭約塔颶風的肆虐。大西洋今年最大風暴颶風約塔(Iota)在11月16日晚間穿過中美洲海岸,帶來時速260公里強風,引發土石流,摧毀建築物,導致數以千計民眾無家可歸,罹難人數在19日攀升至38人。

法廣 :約翰遜以4年1900億英鎊軍費接風新跨大西洋關係

周四(19日),因與確診COVID-19的患者有過短暫接觸而仍在自我隔離的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如期通過一場視頻會議,向議員們正式宣布英國新增軍費241億英鎊 ,未來4年英國軍費總額因此達到1900億英鎊,約合歐元2120億,這使英國成為「全歐洲軍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最重的國家(2.2%),在北約也僅次於美國」。本次英國提高軍費與原定相比高出10%,將主要投入人工智慧、網路安全、空天計劃、2022年發射英國衛星與火箭(約翰遜稱地點暫定蘇格蘭)等。

BBC:月入5000英鎊!19歲青年靠養狼蛛、千足蟲致富

英國威爾士(Wales)一名青年Cameron Reardon從小就喜歡飼養各種昆蟲,其中有不少是珍稀品種。隨著飼養的寵物們繁衍得越來越多,Reardon開始通過網路售賣稀有昆蟲,沒想到意外地吸引不少愛好者出高價購買。他的事業也因此一炮而紅,並成立了一間名為BugBox的公司。他最多一個月能賺上5000英鎊,並開始開始想往海外發展。

華爾街日報:疫情期間全球高端住宅價格普漲  紐西蘭居冠

根據萊坊國際於周一(16日)發布的全球城市豪宅價格指數(Knight Frank Prime Global Cities Index),疫情期間在其追蹤的45個城市中,高端住宅價格仍普遍上漲。今年第三季度,紐西蘭奧克蘭的高端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3%,領先於其他城市。截至目前,紐西蘭COVID-19累計確診病例為1630例,成為世界上抗疫行動最為積極有效的國家之一。

BBC:歐盟官員染疫 英歐貿易協議談判暫停

英國與歐洲聯盟(EU)的脫歐後貿易協議談判陷入膠著之際,一名歐盟團隊成員確診感染COVID-19後,談判暫時喊停。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表示,英國談判代表佛羅斯特(David Frost)已同意暫停談判。雙方將繼續在完全遵守相關安全規則的前提下,繼續討論。今年1月英國雖已脫離歐洲聯盟,但要等到今年底結束11個月的過渡期後,才實質脫歐。

中央社:黑色星期五延後一周 法國零售電商多數支持

COVID-19疫情未好轉,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提議全國零售業共同把黑色星期五促銷延後一周舉辦,在19日獲得多數商業團體公開支持,連亞馬遜也鬆口答應配合延後。

法國政府第二波封城預計最早12月1日解封,許多被迫暫時歇業的小商家無法在原訂11月27日「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時開門做生意,而目前可營業的大型連鎖賣場及電子商務平台卻不受影響,引發業者不滿。

德新社:德國西部發生砍人案多人受傷 疑兇被捕

德國西部奧柏豪森市(Oberhausen)周四(20日)晚發生砍人事件,4人受傷,疑兇被捕,目前當局暫未掌握兇案背景。

事發於當地時間晚上7時左右,多名傷者已被送院,部分人有生命危險;兇徒本身亦受傷,需送院治療。兇手動機不明,但警方發言人告訴德新社,沒有跡象顯示事件涉及恐怖主義,疑與家庭糾紛有關。目前不清楚兇徒涉案前是否已在警方的監察名單上。

今日中國新聞
今日中國新聞

新浪網:雲南威信縣「禁止遛狗第3次直接捕殺」

11月13日,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政府部門聯合發布一篇《通告》,通告內容稱市民必須對所養犬只實行栓養或圈養,如不按要求進行栓養或圈養的,一旦發現,第一次、第二次給予警告和罰款,第三次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規定一出台,立刻就引發了輿論關注。網友認為不讓狗出去遛彎,會使得它們心理壓抑,減少狗狗的壽命。禁止遛犬等同於禁止養犬,政府的能力也就是萬事一刀切。

浙江日報:溫州推「師德碼」  教師德性好壞看顏色

中國繼當前正在使用的「健康碼」、蘇州引發爭議的「文明碼」後,溫州再推出針對中小學及幼教老師的 「甌越師德碼」包含正面表彰和負面紀錄等考核,根據情況分為綠色、黃色、紅色3個碼,綠碼代表師德良好,無違規違紀等不良記錄;黃碼代表曾因違反師德師風有關規定被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而紅碼則代表曾因違反師德師風有關規定被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

數字財經:中國大型晶元公司清華紫光集團發生債券違約

清華紫光集團11月16日表示,因公司流動資金緊張,規模13億元、票息5.6%的私募債不能於11月16日按期足額償付。中誠信國際評級有限公司當晚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時表示這起違約可能觸發紫光集團債券的交叉違約,並將紫光集團的評級下調至BBB。在中國信用評級系統中,BBB評級意味著高風險。

自由亞洲電台:習近平APEC高喊中國經濟更開放 誰信?

周四(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一場會議上,再次以國際經貿秩序「維護者」的姿態聲稱,中國絕不走「回頭路」,不搞「小圈子」或「脫鉤」,會更加對外開放。

不過,中國剛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轉頭卻威脅成員國之一的澳大利亞「拉清單」。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又一次展現出中國「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

杭州網:貨車失控撞送葬人群9死4傷 司機被帶走

周五(20日),河南信陽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報稱,於當天的清晨5時,信陽市淮濱縣內220國道梧桐村路段發生車禍,情況嚴重。縣政府新聞辦隨後通報稱,一輛車牌為「皖KQ3062」的貨車因司機採取措施不當,行駛至道路左側時撞向送葬人群。導致9人死亡,4人受傷。涉事司機已被警方帶走調查。

今日香港新聞,今日台灣新聞
今日香港新聞/今日台灣新聞

頭條日報:香港血庫存量僅剩3至4日 紅十字會緊急呼籲捐血

紅十字會血庫告急!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目前血庫存量下降至極低水平,只有約3至4日存量,中心緊急呼籲市民儘快前來捐血,以確保病人有足夠血液作適切的輸血治療。中心為答謝各捐血者支持,11月21日起至12月2日,於捐血站或捐血車成功捐血,即可獲贈萬用轉插器一個。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市民可致電各捐血站或透過手機應用程式「HK Blood」預約捐血,減少等候時間,避免人群聚集。

中央社:台灣失聯F-16戰機已探得黑匣子訊號目前飛行員生死未卜

台灣一架F-16戰機昨日飛行訓練時失聯後,救援人員正在全面搜索。台灣國防部長嚴德發本周四(19日)表示,在距岸不遠處收到失聯F-16戰機飛行資料記錄器訊號(Flight DataRecorder俗稱「黑匣子」)訊號,已委託打撈公司進行打撈。台灣國防部同時駁斥了所謂飛行員投誠降落廈門的說法,譴責中共網軍散布假消息。此前,台灣空軍司令熊厚基表示,飛機失聯原因不排除產生錯覺導致空間迷向。

東網:銀行職員涉不當銷售投資產品 金管局今年首10個月收52宗投訴

金融管理局今年頭10個月,接獲指控銀行職員不當銷售投資產品的投訴有52宗,較去年全年的47宗增加逾1成;52宗投訴個案中,11宗個案的投訴人為年滿65歲或以上人士,較去年全年有10宗長者投訴為高。

近日就有報道指,有一名八旬患腦退化且不諳電腦的長者,今年初被銀行經理誤導,於網上多次購買基金,短短一個月內痛蝕46萬港元,控訴該名銀行經理涉嫌違規銷售基金。

雅虎新聞:火焰之舞12月環台巡演

舞王麥可佛萊利巔峰作品《火焰之舞》,是踢踏舞界經典劇目,12月來自英國及愛爾蘭的龐大舞者陣容,將展開環台巡演,包括首度造訪的彰化站以及東台灣花蓮,帶來一連八場踢踏震撼。12月11日起,一連六天八場演出,團隊不僅在造訪台灣西部,台中、台北、高雄、彰化,更要前往東岸加碼花蓮站,讓新舊舞迷都能感受磅礡魅力。

香港01:香港長跑名將紀嘉文遭控性騷擾

香港1萬米賽跑、15公里賽跑和半程馬拉松紀錄的保持者,香港長跑名將紀嘉文被舉報涉嫌性騷擾、性侵女學員。據稱受害者超過100人,事件在香港社會引發廣泛關注。紀嘉文被指在過去9年間,在其擔任教練職務時,屢次對女學員性騷擾、性侵,更曾涉及意圖強姦。香港業餘田徑總會17日發表聲明表達極度關注,同時強調一直關注教練的品性操守,「對任何形式的性騷擾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並呼籲被害人站出來並尋求協助。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