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妈妈育儿经(十)钢琴陪练妈妈经验谈

我的闺蜜家有个钢琴公主,她比我家三爷小半岁,是标准的青梅竹马,从小就打架斗殴和互相嫌弃,最近俩人终于感情升温,承认了铁瓷的关系。然而今天要聊的是钢琴公主的故事,不谈三爷和公主的悲欢离合。

现如今,谁家还没有个学钢琴的小公主了?今天要提这个话题,那是因为,小公主的妈妈是个钢琴老师!这事情就不简单了,甚至更加复杂了呢。

同样作为80后,我的闺蜜也是没有例外的经历了中国式的学琴过程——动辄挨打挨骂,每天长时间练琴等等。有了这样的成长背景,如今看着自己女儿练琴,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很不容易了!

本身她在澳洲不是学的钢琴专业,最初的工作也不是做这个,但是对于钢琴,她一直抱有很大的热情,所以她最终成为了Suzuki的一名钢琴老师。有这样一位妈妈,钢琴公主经历的熏陶就不言而喻了。

我曾带着三爷陪着公主参加过的一些音乐启蒙的试课,还有很多相关的音乐会和演出,我虽然也是本着希望三爷能有所接触和提高的目的,但因为个人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知识程度有限,很多时候也只是被动的去了,回来就没有了然后,但是公主却一直默默的进步了。

闺蜜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她对女儿钢琴的启蒙方法,除了去参加了一个她精挑细选的音乐启蒙课以外,在我看来平时的熏陶更加重要和有效。毕竟在澳洲,音乐课程也就只有半个小时而已。

我的理解是,学音乐就像学外语一样,我们需要语感,他们需要乐感。语言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音乐也是我们抒发情感的体现,它同样是一种语言。钢琴也是这样,闺蜜说学钢琴就要多听,就像当年学英文一样,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会说了。所以后来,我把家里的背景音乐从我喜欢的古风,改成了菊次郎的夏天或者圆舞曲。

钢琴公主的进步有目共睹,每周一首曲子。然而钢琴妈妈的陪练与我这种陪练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我不认真负责,但因为我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值,所以三爷能认出谱子我都欢呼雀跃。

而闺蜜对陪练有一套她自己的方法。公主的进步快、基础好与她的陪练方法是离不开的。闺蜜总结了一下她作为一个专业的钢琴老师同时也是亲妈的陪练经验,我觉得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1、“Practice on the day you eat.” – Dr. Shinichi Suzuki

按照铃木先生的说法,如果你今天能吃饭,今天就能练琴。如果生病了连饭都吃不下去,那就不用练琴了。

2、练琴的时间安排:三个不必。

第⼀,不必要求⼀口气练习多长时间。

对于4-6岁的小孩,他能成功的完成一次repeat或准确的完成一个指令就应该给与⿎励。⼀次练习2-3分钟,然后可以下来做做其他,再回去练习2-3分钟。99.9%的小孩都不会一直专心的坐在琴凳上练琴。

第二,不必一天只练⼀次。

可以一天几次,每次只练习一个点或者一个曲子,然后换个时间回来再练另外的要点。这样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孩⼦不会觉得是束缚。比较适合活动多的日⼦。

第三,不必一定要在钢琴上完成练习,很多学习的要点可以带到生活中。

为了让孩子熟悉琴键,我们吃麦当劳的时候会拿薯条拼琴键,长的当白键,短的当黑键。我们开车的时候经常会问C键的前面是什么键?钢琴的最高音是哪个note? ⼩鸟的叫声是Treble还是Bass等类似问题。

3、乐器一定要“Play”,一定要有“Fun”。

“练琴”这个词听上去就很无聊,所以我们一直都说“玩琴”,Play piano嘛!把每个练习都设计上游戏,可以⽤贴纸、扑克牌、乐高等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骰子,尤其是需要重复练习的时候。但扔骰⼦就不一样了,扔到⼏就重复⼏次。再⽐如孩⼦喜欢的乐高,完成一个钢琴练习后可以奖励拼一段乐高。有⼈担⼼这样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但其实孩子的注意力在每次从游戏回到钢琴上的时候是最专注的,⽐一直坐在钢琴上重复同一个乐句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因为一旦重复⼏次以后,就变成机械重复了,不⽤经过脑⼦⼿指也能弹,那个时候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钢琴上了,此时还不如⽤游戏重新调整状态。

4、巧⽤手机录像功能,尤其是那些自身不会乐器的家⻓。

老师在课上教的新乐句或者技巧,⽤手机录下来,回来放给孩⼦看。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