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兩年敗光200萬,22歲男生要奶奶喂飯!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8歲時你沒教他系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應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系鞋帶。
中國新聞

「巨嬰”的成長,是家長的缺失還是孩子自身的問題?

22歲男孩,紐西蘭留學兩年,花光家中200萬積蓄,如今連正常的生活都無法維持。

22歲,正值青春韶華。可對於家人而言,晨宇從紐西蘭回國以後,成為了家人的難題。

18歲出國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元卻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

與遊戲為伴,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錢……

劉女士是哈市一家公司的高管,寧先生是一家國企的職員。2006年春天,夫妻倆和平分手,理由是三觀不合,晨宇從此隨父親一起生活。

父母離異後,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

晨宇是奶奶家的「獨苗」,更是奶奶的命根子。得知兒子離異,奶奶覺得大孫子受了天大的委屈,為此事一連哭了好幾天。此後,奶奶決定把最好的都留給孫子,今後絕不讓孫子再受半點委屈。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0/pic_1545029937_92237.jpg

網路配圖

劉女士和寧先生分別組建了家庭,但是,他們對兒子更好了,只要是兒子想要的東西,不管是夫妻倆還是奶奶,都會無條件滿足。

晨宇在學校沒有朋友,也很少與人交流,成績處於班級中下游。分析了兒子的成績,提議讓兒子出國讀書。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4/pic_1545029937_30604.jpg

網路配圖

劉女士將晨宇送到紐西蘭讀預科,希望他在紐西蘭繼續讀大學。然而,晨宇在國外的發展與劉女士的設想相差甚遠:依然沒有朋友,幾乎不與人交流,玩遊戲是他打發時間的主要途徑。

經濟上,晨宇從來不懂什麼是拮据。想回家就回家,僅僅是路費,晨宇一年可能就要花費10餘萬元。

再加上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兩年間,晨宇最少花了200萬元。

更糟糕的是,在國外,晨宇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鬱症。劉女士和寧先生決定讓晨宇放棄留學生活,回家進行調整。劉女士說:「孩子在家幾乎不出屋,天天貓在卧室里上網玩遊戲。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22歲的男子漢,還需要奶奶一口口的喂飯,隔輩人的溺愛只是一方面。

父母沒有在孩子心理問題上進行關心,缺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陪伴和關注,一味的滿足物質就是對孩子好,讓他越來越孤獨,促成了這種「巨嬰」式的少年成長過程。

「巨嬰」是什麼?

就是人身體長大了,心理年齡還停留在嬰兒時期。

現在的中國父母很多都在養「巨嬰」,這背後來自與父母與子女的拒絕溝通和孩子的孤獨成長經歷。

「巨嬰」的危害很大很大,不信來看看吧!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6/pic_1545029954_75730.jpg

網路配圖

最近的這條新聞很多人都看到了,12歲男孩持刀殺害親生母親,被釋放。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6/pic_1545029955_98583.jpg

案發後,吳某與親人的一段對話令人心寒。被問是否知錯時,吳某答:「錯了,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8/pic_1545029956_24304.jpg

回溯吳某的成長曆程,孤獨與寵溺交織。吳某剛出生幾個月時,母親陳某就外出打工,吳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老人對他的管教比較寬鬆。

後來,母親回老家照顧孩子。與爺爺奶奶不同,母親對吳某管教比較嚴。事發那天晚上,應該是吳某抽煙,母親用皮帶抽了他,他拿菜刀砍向他媽。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5/pic_1545029960_53350.jpg

此前,吳某還總要錢,母親不同意,他就破口大罵。周圍鄰居表示多次看到吳某和母親吵架甚至動手。

針對兇惡殺人犯的形成原因,有人曾說:「基因負責上膛,環境負責扣動扳機。」

缺失家庭最重要成員的責任和關愛,一個得不到,一個被不斷索取,這樣的家庭關係,也註定是危險的。

拿起刀,沖向自己母親是最慘烈的一種,然後另一種相似的「危機」也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他們的存在就是不斷像自己的家庭和社會索取,成長為巨嬰。

之前,上海街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後面一男子突然衝過來將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1.gif

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則加大了力度,強行將她往地上按。打母親的原因,竟然是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但母親說自己沒錢。

男子便讓她去向親戚借,母親不同意,他就直接動了手,對自己的母親又是拖拽又是毆打。

2.gif

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站都站不穩,一個踉蹌就摔倒在了地上。她疲憊又無奈地坐在台階上,男子卻愈發來勁:脫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著老阿姨的頭部抽打,甚至將衣服甩在了她臉上。

3.gif

後來,周圍來了一些保安,大家試圖制止男子的瘋狂舉動。可誰知,這名男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猖狂。

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作家武志紅曾在一本書種寫道:「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國式巨嬰,把啃老當作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總是一味向父母、社會索取,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像沒斷奶的嬰兒一樣撒潑、哭鬧。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2/pic_1545029961_66796.jpg

山東一位70多歲的阿婆,每天頂著酷暑奔走於街頭,只為幫兒子找工作。

不會上網、沒有人脈的阿婆,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在街上找人搭話。

她希望能碰到某個好心的路人,可以幫自己的兒子重新走上社會。阿婆說,兒子之前也干過一段時間保安,但後來就不想幹了,在家待著,一待就是20多年。

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男人,每天窩在家裡當蛀蟲,吃飯、睡覺、打遊戲。

還要從70多歲老母親微薄的退休金里,搜刮錢財來為自己所用。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5/pic_1545029963_22288.jpg

這樣的巨嬰現象,在中國實在是太過常見。48歲的海歸碩士,回國後不肯工作,靠老母親給的生活費苟活。

他母親已經82歲了,還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勸兒子出去工作,兒子卻死活不肯。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9/pic_1545029967_94261.jpg

赴日留學5年的25歲青年,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9刀,致其生命垂危。原因僅僅因為他嫌棄母親不能滿足他的生活費需求,於是竟拔刀相向。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1/pic_1545029968_42487.jpg

16歲就成為博士的高材生,是別人眼中的天才,卻在畢業前強迫父母在北京為自己買套房。

父母無力承擔北京的房價,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個博士生又有什麼用,我連一套房子都沒有,算什麼博士。」

每一個中國式巨嬰的背後,都有一對過度溺愛的父母。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2/pic_1545029969_91053.jpg

成長過程中可以不勞而獲的孩子,他們不但生存能力極低,一旦失去了父母的保護,便很可能會被生活一夜擊垮。

物質上啃老、精神上未斷奶,都是不獨立的表現。在嬌慣、寵愛、百依百順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享受和依賴,沒有獨立成長的能力。

他們不會對父母的付出有絲毫的感激,反而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他們會認為自己半世的不如意,都是別人造成的。如果孩子在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拿到零花錢的環境中長大,他們便不會理解只有認真工作才能得到相應報酬的道理。

http://discuz-yeeyi.oss-ap-southeast-2.aliyuncs.com/news/data/article/2018_12_17/4/pic_1545029973_97147.jpg

在澳洲,你會發現畢業後,你的很多local同學要自己打工付生活費,工作以後每個月的工資要拿出一部分還政府貸款。

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8歲時你沒教他系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應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系鞋帶。

中國式巨嬰,父母尚可容忍,而社會卻沒有那麼仁慈。

否則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會成為一個家庭的坑。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