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人在澳洲】向母親說聲對不起

不知過了多久,我回了姐姐這樣幾個字:我們從此沒有媽了?!

作者:莉莉

上周一是五四青年節,睡前,看到扔在桌子上的Ipad屏幕閃過了一行字:咱媽今天下午五點多鐘在睡夢中去世了。

打開微信,盯著這行字發獃。屏幕黑了,機械的再點開。不知所措的,腦子裡一片混沌。有一瞬間,恍惚覺得簡訊前邊那網名不是我姐的,而應是一個不知何時加我微信的人,不小心發錯了地方。

不知過了多久,我回了姐姐這樣幾個字:我們從此沒有媽了?!

明白過來,心變得空落落的,像一粒懸浮在風中的微塵,感覺不到自己的位置。也許,它再也不會篤定穩妥的落到原來的那個地方。

瞪著眼睛看著夜色中灰濛濛的天花板,我明白:疫情之下,無論如何也趕不回去了。爬起來不甘的又刷了一遍飛行網站,最早的一班五天以後,轉機三次,航程五十二個小時。聯繫剛剛回國的朋友,得到的回答是:下飛機檢驗完畢後,直接被拉到城陽區隔離十四天。

國內好友煥萁發來了簡訊,其中一句話阻止了我的掙扎:千萬不能回來,你忍心讓老母親在冰冷的地方等著你折騰嗎?

四個月之前,一月四號的下午,是我探親的回程。外甥兩口子開著車過來送行,二哥和嫂子幫著把行李拿下了樓。我在門廳里擁抱了母親一會兒,囑咐她留在屋裡,別下樓。母親點點頭說;「好,我不下去,你走吧。」然後,她一手扶著門框,另一隻手向我揮著,微駝著腰,看著我一步一回頭的下了樓梯。

航班是直飛墨爾本的。候機時,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和父母擁抱告別的場景又讓我濕了眼眶。一年前,大約也是差不多的探親回程。那次,她把我送到樓下,跟我商量:「我再把你送到機場吧,最後一次。」 我堅決不允,叮囑二哥看著她回到樓上。從那以後大半年過去,慢慢的,她就不太下樓了。

觸景生情,我幾乎是抹著淚登上的飛機。回到墨爾本後仍然焦慮,想跟什麼人訴說一下。女兒建議讓我在今年聖誕節之前再回去兩次。然後我們商量了一下到時由誰照顧外孫女詩恩,安排妥當,緊皺著的心舒展了一些。

一月底,武漢封城。很快,澳中斷航,家鄉青島也開始居家隔離。每天關注著疫情的同時,我也默默的祈禱,期望母親和家人都能平安度過疫期。原來每天過去給母親做飯的二哥搬去和她同住,我繼續周末打電話關注著她的發展,情形似乎穩定。可母親沒有給我再次回去看她的機會,那扶著門框向我揮手的瞬間,成了母女相望的最後一個畫面。

母親兩兒兩女,我是老末。人人都說,女兒是媽的小棉襖。我結婚好多年以後,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飯,不常見到的大哥喝的多了點,醉醺醺的跟吳二交待:我這個妹妹可是老太太的掌上明珠,你要是對她不好,我可饒不了你。

他說的是醉話,但大體是不差的。母親對小時候的我是滿意的。她不止一次的對人說:「小閨女聽話,從小到大,沒挨過我一指頭」。舉的例子是我不亂吃禁忌食物,氣管炎不治而愈的故事。

不滿十六歲的時候,我離家上了沂蒙山區的三線工廠,八年後到濟南山師大上了四年大學,回來以後馬上結婚生女,再後來,又跑到更遠的澳洲。家庭關係定律中,近的臭遠的香。距離,使母親難以看到她小女兒的缺點和不足,隔著千山萬水,一直努力向我傳遞著溫暖。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娘的心頭肉。小的時候,除了挨訓少,我並沒有得到過任何特殊的待遇。母親竭盡全力的給予她四個孩子平等的愛。每個月發工資買了零食,有了稀罕的食物,父親小灶留下的好飯,她自己不吃,都是分成四份,讓我們兄妹自己保管,商量著互通有無。我們也從未因為吃穿這些小事掐過架,母親的榜樣一直就在那裡。

對於父親前妻的子女,母親也是一視同仁。為了挽留住我那個同父異母的大姐,母親聯繫好政法學院,反覆做工作讓她去報考。大姐那時大概是心有所屬,堅決的回老家結了婚。後來,他們兄妹三人來青島探望,辦事,都是撲著母親而來。有時甚至會繞過老爸,直接看了母親便離開。

經常需要來青辦事,治病的老鄉,都在母親這裡得到了熱情的招待。有一次,老爸怕來人把病傳染給孩子,臉色鐵青的和母親大吵。母親頂著壓力,妥善的給那人安排了住宿和治病。至於幫扶有需要的人錢財,對她來說,更是家常便飯。

母親十一歲喪母,僅有的一個姐姐也早已去世。艱苦,缺少母愛的幼年,她養成了對自己十分節儉的習慣,有時可以用寒酸形容。可她卻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一直教導幾個子女,不管是對事還是對人,要多去看好的一面。並且用自己對於外部世界的慷慨大度,潤物無聲的感化著我們。

我曾一度淺薄的認為:母親那一代人文化不高,沒什麼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孩子大了以後,生活會無趣無聊。後來看到她和諸多朋友有來有往,老家親戚絡繹不絕。分享瓜果梨棗,參與大事小事。自己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方才悟出:當母親用吃苦耐勞度過了謀生的階段後,一直是用她的善良豁達,幫助別人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歡樂世界,從和子女的親密互動,和周圍人的友善關係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看到了第四代,我懷抱的是姐姐的孫子。

母親私下裡對我說,在兄妹幾個中,她覺得最虧欠的是對我。兩件事讓她有了這種歉意:一件是在很小的年紀送我上了三線。當時家裡三個畢業生,我是初中,大哥晚上了一年,和姐姐同時高中畢業。那個時代的公務員不會搞特權,又怕影響哥姐的分配。母親縱有不舍,還是眼睜睜看著大卡車把我帶進了沂蒙山區的兵工廠。後來幾次想給我調動,因為父親堅持不以權謀私,也未成功。直到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才分配回青島。

我生女兒時,剛離休的父親帶著我不到兩歲的外甥,母親還在工作,同時幫忙照顧一歲多的侄子。婆婆手臂有點問題,也不想也不想再帶第三代。自己的小家離單位較遠,再冷的天也得抱著孩子乘交通車上班。眼看著女兒艱苦,狼狽的一段生活卻無法幫忙,應該是母親覺得歉疚的另一個原因。

姐姐,二哥一直在母親的身邊,姐夫原在醫院工作,父親和母親生病住院,每次都會得到最好的照顧。家裡有了稀罕的食物,姐姐也會第一時間送到家中。二哥的付出最多,二老都是由他照顧到終點。比起來,我才是虧欠父母的一個女兒。

給母親帶來傷害的,首先是我的不斷離家,以出國的那次傷害最為嚴重。留守女士的七年,我基本上是帶著女兒住在娘家,幫著照料媽媽不在身邊的侄子。老少三代熱熱鬧鬧,是母親樂見的一段生活。

然而,人到中年,我又一次離家,到了讓老年的母親完全夠不到的地方。語言不同,生活和前途毫無著落。諸多的擔憂,思慮,讓她在我走後一個月,腦幹出血倒在無人的家中。如果不是姐姐忽然回去發現送了醫院,我將會懷著害了母親的負疚感度過餘生。

來澳洲一年,父親病危。我請了三周的假,回去到醫院陪伴。其後一個月,父親過世。轉過年來,我們在墨爾本買了房子,急忙給母親買了機票和醫療保險,讓她過來住了將近一年。那會兒經濟拮据,只是帶著母親去了悉尼和墨爾本周邊,但是母親住的非常高興和滿意。三年以後,又把她接了過來。這次,手頭有了余錢帶著母親坐遊船,看了更遠的風景。期間,也發生了一個驚魂插曲。

一天我下班回來,只上夜班的吳二說母親出去了一天沒回來。感覺不對,又無法尋找,我們報了警。警察尋人的標準是失蹤二十四小時之後,可聽到她七十五歲的年齡,又語言不通的情況,兩個警察立馬趕了過來。正詢問著情況,母親自己走了回來,因為迷路,她在外面轉了整整八個小時。

我有些心酸,向母親打探原因,她淡淡的說就是出去轉迷了路。我卻覺得哪裡不對頭。再三的審問吳二,他才招了。說因為母親要幫著掃地,他不讓。儘管他的口氣極力的輕描淡寫,我也明白了:那張喜事也能說成喪事的烏鴉嘴,傷了母親的自尊心,讓她覺得自己無用。

母親第三次來澳,已經八十齣頭。吳二也許正處於更年期,耐心越發差勁。這讓我對他的警戒程度差不多達到戰時狀態。只要吳二對母親說話的方式,態度有一點不敬,我馬上厲聲懟過去,家裡經常會出現劍拔弩張的氣氛。女兒是我的鐵杆盟友,有時也批評我為了保護母親而反應過度。

這種局面是母親不樂見的。在國內,她一人住著寬敞的房子,拿著離休的工資,身體尚好。而在這裡,為了珍惜和女兒相聚的日子,只能謹小慎微,委屈自己。在我上班的白天,盡量的不去打攪吳二,盼著我下班和周末。她回去後,我沒再埋怨吳二,只是一遍遍反省自己:如果我能換一個更溫和的方式處理吳二的問題,是不是會讓母親住的更舒服和放鬆呢?

那以後,都是我回國探望母親。每次兩到三個星期不等,只有三四次是住滿了一個月。在母親滿足的感嘆的時候,我也曾決心下次多住。可早已從根本上違背了「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的我,架不住更遠處風景的誘惑,讓旅遊又生生的擠去了陪伴母親的機會與時間。子女是母親的全部,反過來呢?我似乎無法鼓起勇氣對此來一次自我審視。

母親在漸漸老去。幾次來澳洲,出外旅遊,她興高采烈的像孩子一樣。後來我帶她去黃河壺口瀑布和太行山大峽谷,她開始抱怨路難走,想打退堂鼓。對於壺口瀑布那樣震撼的景色只看了幾眼,便到出口等著我。慢慢的我覺察到,她身體中,腦子裡的許多功能在一點點失靈,關閉。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是她在表明不再留戀這個世界的態度。

從今年開始,每周在接我電話時,她不像以前那樣高興叫我的名字,問她吃什麼飯,也只用「蒸的飯」這樣最簡單的句子作答。只有當我提到過一陣回去看她時,她才有了精神,一遍遍的問我什麼時候。困於疫情,我只能說再過兩個月。她便放大了聲音:「那麼長時間呀!」,最後再重複著多年習慣的結束語:「你根據你的情況定吧!」

我給她最後的電話是她去世的前兩天,五月二號,比平常的時早了一點,二哥說睡了。過一個小時再打過去,她接過了二哥遞過去的話筒,並沒吱聲。我掂量著選擇最簡單的問候,逗她講話。她聽懂了一個話題,說出了當時的時間,不到五點。我正高興,話筒那邊她又說了句你等會兒,就沒了動靜。二哥接過話筒說,「媽的小便失禁了。」通話結束,錯過了她唯一感興趣的話題。沒能想到再多打回去一次,我感到遺憾和後悔。

母親大小便開始失禁,是在去世前的一個月。自然規律不可逆轉,除了感激二哥兩口子更加辛苦的照顧,我並沒有過於緊張。而是覺得我媽也會像許多同樣情況的老人,撐上數月,甚至數年。母親一生最不願意麻煩別人。在疫情之前,一直是自己住,拒絕保姆。這次,她也不想給最信賴依靠的二兒子再增加負擔。那天睡了一覺,起來自己去了趟廁所,回頭再睡。安安靜靜,乾乾淨淨的走了。

父親一生信奉的是共產主義,他有才華,為官清廉,經常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家庭第二。回到家裡也經常一副嚴肅的面孔,直到晚年才開始變得柔軟。十八歲就嫁給他的母親,在事業上只是追隨者。在公安機關做文員,勤勤懇懇一輩子。她用自己的無私,善良,包容和韌性,培養大了四個孩子和第三代我的侄子。維繫著親戚在內的每一個成員,營造出一個熱乎乎的大家庭。

普普通通的母親沒有過精緻的保養和穿著,卻保存了人最基本的尊嚴和體面。講不出多麼高大上的道理,也從不擺架子,卻活的透徹,明白,按照自己的意願到了終點。她的孩子個個平平淡淡,沒有像父親那樣走向仕途,受了母親的影響,都是用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了安定的生活。

母親來澳時曾接觸過一點教會,對於聖經和基督真理並沒有很多的了解和認識。她的一生所行是舍己愛人,愛子女,愛世人,遵行了神的律法,用生命活出了信仰。聖經的啟示錄里,耶穌這樣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個人所行的報應他。」母親沒有痛苦的離去,臨終時安詳的表情也是一個明證:主的應許從不會落空,天國的大門一定會向她敞開。

我在尋找天國的電話號碼,想對母親說一聲對不起:原諒我沒能給她在人世間最後的陪伴,甚至沒能看上最後的一眼。願她脫離滾滾紅塵的一切羈絆,在天國安息,靜等兒女們再次歡樂團聚。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7月31日 11:35

Recent Posts

悉尼砍人案後,商家生意暴跌7成,華人店主無奈苦熬

近兩周過去,悉尼Bondi Junction的Westfield商場仍然蕭條,華人店主面臨著營業額暴跌7成的困境。 Read More

9 hours ago

485工簽改革年齡上限縮至35歲簽證時長縮短7月1日生效!

澳洲畢業生的485工簽改革將於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影響涉及多個分支,包括GWS和PSW。 Read More

11 hours ago

Woolworths 提供義大利餐廳新體驗 100 家商店開始試點

Woolworths 近日已開始在 100 家商店進行重大新試驗,為顧客改變在家就餐的體驗,新州和維州的顧客幸運地率先嘗試。 Read More

21 hours ago

澳洲大漲,131年來最高,中國人排第三!

澳洲海外出生人口佔比創下131年來最高紀錄,中國排名第三。 Read More

21 hours ago

澳大利亞未來十年,一圖勝千言

未來十年,澳大利亞將迎來人口結構與需求的巨大變化,這張關鍵圖表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Read More

22 hours ago

為老闆努力工作終於有所回報!LinkedIn評選出澳大利亞最佳僱主

最適合工作的25家澳大利亞公司已經揭曉,其中銀行、退休基金和科技公司名列前茅。 Read More

2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