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希望破滅 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警示疫苗接種策略

國際新聞

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二次感染”對疫苗研究和接種起著重大影響,引起了國際廣泛關注。

「二次感染」因抗體消失或病毒變異待確定

綜合媒體報道,該名男子33歲,在今年3月感染新冠病毒後,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該男子經英國倫敦到西班牙旅遊後返港,雖沒有出現感染癥狀,但在香港機場接受篩查時再次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

研究人員發現,患者「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組屬於不同的基因分支,兩次的病毒之間共有24個不同的核苷酸。

參與該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表示,比較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後發現,此次不是首次感染的殘餘病毒,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被證實是「二次感染」。此外,患者的病毒數量不低,極具傳染性。

杜啟泓認為,病毒突變或會影響患者體內的B細胞及T細胞辨識新冠病毒,因而令細胞對病毒失去記憶,使得患者對變種的病毒失去免疫力。至於患者之所以會「二次感染」是因體內抗體消失或是病毒變種,則仍需待研究團隊分析患者T細胞後才可確定。此外,疫苗所產生的抗體較高,故不會如自然感染般在短時間失效。

患者二次感染毫無癥狀

值得提及的一點是,該研究團隊也發現:該病人在第2次確診後,住院初期並未驗出抗體,直到第5天時才驗出。

此外,此患者在「二次感染」後沒有出現病徵,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其受前一次感染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及T細胞記憶的保護。但目前相關研究並未證實再次感染後會產生免疫反應,難以保證所有患者再次感染後病徵均輕微。

圖為冠狀病毒OC43的透射電子顯微照片。(圖片來源:維基公有領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家組成員王廣發表示,「二次感染」病例傳遞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對將來防控策略等將產生影響。

王廣發表示,過去大部分的復陽病例不是真正的「再感染」,那些基本都是檢測結果為假陰性,後來再檢測就變成了陽性。目前復陽病例大約是15%左右。。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談到「二次感染」病例表示,這次再感染屬於個例,這個問題應該在更大的感染後人群中觀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萬人感染過新冠病毒,如果「再感染」成立,那麼在新冠肺炎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或將成為常態。

另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8月25日對媒體指出,香港該病例感染為何沒有從第一次感染中獲得免疫保護,這裡面涉及很多科學問題,必須謹慎解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教授何禮賢對界面新聞表示,「二次感染」只是個別情況,理論上來說,短期內再感染的現象比較少見。第一次感染以後產生的抗體維持的時間不是太長,但是半年之內再感染機率很小。

「也可能是因為病毒毒株的變化導致,目前,上述病例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需要將病毒分離出來,做基因測序才能區別是不是存在病毒變異的關係。」何禮賢說。

8月21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目前有超過8萬個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大部分變異不會影響病毒的傳染性和嚴重性。

專家:病毒變異啟發疫苗研究和開發

何禮賢表示,按照世衛組織的結論,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總體較小,新冠病毒變異將影響疫苗未來是否普遍有效的問題,現在疫苗注射人體後都可以產生抗體,但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以及覆蓋多少種變異株,目前仍不清楚。

「民眾也不用過度擔心這個問題,『二次感染』病例給疫苗的研究、生產帶來了一些啟發,有助於研究人員找出新冠病毒本身具有的共性特徵。」何禮賢說。

王廣發也認為,「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或將對未來疫苗接種策略產生一定影響,如疫苗多長時間接種一次,疫苗保護性抗體能維持多長時間等。

從全球層面來看,張文宏醫生亦在其最近出版的《張文宏說傳染:補上這堂健康常識課》中提及:新冠病毒或成為新世紀的又一個「流感病毒」。要通過疫苗接種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整個易感人群的接種率至少要達到80%,甚至是90%以上。而全球的疫苗生產能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承擔能力,乃至某些發達國家部分人群中的反疫苗浪潮,同樣會影響全球化的疫苗接種措施的推進。

(責任編輯:歐陽宇琦)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