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秋徵文】中秋賞月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利用圓圓的月餅象徵團圓,寓示全家人平安相聚之意。
中秋徵文

追溯中秋節悠久的文化,它作為中華民族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天氣明朗的夜晚,皓月當空,清輝傾瀉大地,人們將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這天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其實早在遠古時期,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更有拜月、賞月的風俗。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利用圓圓的月餅象徵團圓,寓示全家人平安相聚之意。而賞月,自唐宋以後,每個時代的人們所表達的意念盡不類同,有感物傷懷的,有世俗歡愉的,也有以月寄情的,但更多的是通過祭月這種方式,以此寄託對遠方親友和逝去人們的殷切思念之情。特別在一些農村地區,中秋賞月往往是小孩子非常憧憬的一件事。這種賞月,並非文人騷客所作的附庸風雅、噓嘆人生,也不是一般世人所想的望月觀景、把酒言歡,而是出自童真最純樸的祝願和希冀……

那天晚上,孩子們早早吃過晚飯,然後等著父母分發期待許久的月餅。以前的月餅無論從外形到味道幾乎千篇一律,遠沒有現在的這麼豐富,裡面的餡通常都是青紅絲、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冰糖等之類,與圓月一般大小的外形用密密麻麻數不盡的芝麻與粗麵粉包裹著,金黃黃的,硬邦邦的,有的還帶著一股烘烤的淡淡糊味兒,整個散發出的香味足以讓人饞涎欲滴,要知道在那個困難年代,中秋能有幾個這樣的月餅已是相當不易了。如今的月餅早已脫離曾經的單純,越發呈現出社會功利性的一面,雖然形態上各式各樣,用料也五花八門,包裝更是別出心裁,但總讓人感覺不到多年前兒時那種古老月餅又香又甜的滋味來。

                                                                    圖:Fotolia

這時,明月似盤,月光如晝,平日各個村莊比較寬闊的曬穀場里變得異常熱鬧起來。賞月啦,賞月啦,夥伴們一聲聲的歡呼響徹整個寧靜的村落。孩子們將捨不得吃的月餅一個個集中在一起,放在一個早已搭好的架子里,輪流抬著游遍所有山村小道。夜漸漸深了,懸掛當空的圓月越發顯得清晰可見,彷彿可以望見月中一棵高大飄香的桂花樹兒,還有婀娜多姿的嫦娥仙子,和那隻可愛動人的小白兔。在孩子們眼中,月亮本身藏著許多美麗神奇的傳說,說不定那些生活在月亮天堂上的人們此刻正等著吃這些香甜可口的月餅呢。

於是,孩子們將裝滿月餅的架子抬到空場中央,然後所有人全躲在家中的角落裡,這是萬萬不可偷窺的,以免打擾月亮來「偷吃」月餅。直到一朵輕雲遮住月亮,等月光重新揮灑大地的時候,夥伴們才雀躍地跑出來。月亮來吃啦,你們瞧這些月餅上還有許多缺口呢。也不曉得哪個先發現的,反正那個高興,比自己吃了還要快樂。此時,一股充斥著天真爛漫的自豪和幸福,在此刻謐靜的夜晚,顯得清純無比,與這般滿天瀉地、皎潔如銀的月色是何等的相配相怡!

多年以後,當漸漸長大的夥伴們知道先前那些中秋夜晚,缺角的月餅是被一些頑皮的叔叔們「偷吃」的時候,大家面面而覷,相視而笑。沒有絲毫的怨恨和遺憾,彷彿許多美好的願望都在那一瞬間已經得到實現……而這一切,現在已然消失在鋼筋水泥叢林的現代都市裡。

 

作者:廖輝軍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