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秋徵文】秋雨二題

 墨村的秋天是最宜人的,它既沒有春天花粉的干擾,也不受夏日高溫的炙烤,更不擔心冬天冷雨的浸襲。雖然墨村的秋雨也帶著淡淡的涼意,卻不像江南秋雨那麼蕭煞纏綿地牽動人的思緒。
中秋徵文

一、秋雨詩情
一夜的秋雨,淅淅瀝瀝從傍晚下至天明。這少有的深秋之景,讓人隨著秋雨的繁瑣,心緒變得有些煩亂。
墨村的雨,多是驟然式,不論是揚揚洒洒的春雨,還是瀟瀟颯颯的秋雨,都是一會兒下,一會兒晴,少有連日不開,滴滴霏霏沒完沒了之時。所以墨村的秋天,很少見「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覺聲,落葉悠悠舞」(王維)的景象。一陣陣明亮、清透的秋雨,到讓人有「夜來秋雨後,秋氣颯然新」(白居易)的感嘆。秋天雨水的美好,讓人忘卻了秋雨的蕭瑟與纏綿給人帶的悲愁。
可這忽地而至的一夜秋雨,恣意敲打窗楹,驚擾著遊人的夢境。聽著窗外颯颯雨聲,一篇篇與秋雨相關的詩篇不禁在腦中縈繞。細細品味,到也覺得,此情此景映此心。不免暗自嗟嘆!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椅,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詩人一生沉浮,也被這颯颯的一夜秋雨驚擾得起卧不安。如今深陷逆境,環顧這冰冷的四周,更加思念故鄉那片熱土。可這一切,都回不去了,回不去的還有那顆被秋雨涼透的心。如果說南唐後主李煜的人生,前後冰火兩重天,感嘆人生沉浮,恍如夢境,他心中的悲,都是失去家國的痛。那麼,南宋另一位遺民詞人蔣捷,卻在其虞美人《聽雨》中描寫人生不同時期的雨遇,讀來更耐人品味與深思:「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是人生的寫照,更是遊人心中的悲吟:年少是美好的,連那綿綿秋雨也帶著色彩,帶著溫馨;壯年的人生卻充滿飄泊。霏霏細雨蒙塵面,看不清前方所至,恰如雨中孤雁,哀鳴不知飛往何處?到了人生暮年,再聽那颯颯秋雨,綿綿細雨中,全是人生悲歡離合情。一輩子都在吃雨,一輩子都有風雨中,雨還是那雨,不同的是自己那顆心。故國之情哀以思。詩人雖是描寫自己的人生際遇,實卻是在抒發自己內心深藏的亡國之痛。
文人悲秋,自然與秋天的蕭煞之景不無關係,也與詩人人生境遇緊緊相連。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李攀龍)這是詩人在瑟瑟秋雨中牽掛飄泊的友人;「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晏殊)這是詞人在秋雨黃昏獨自品嘗與心愛之人的離愁別恨……
同樣是秋雨黃昏,同樣是秋雨梧桐,宋代詞人周紫芝的《鷓鴣天》卻寫得更加深情與動容:「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如果不是這一夜的凄風苦雨,如果不是長久思念昔時與你同瑟而歌的溫情,怎叫我如今萬般孤寂與悲憐……
悲憐的詩句太多了,以至於我們逢秋傷懷,尋覓到的都是人間凄凄慘慘戚戚。
翻開古往今來的詩篇,秋雨詩情里,載滿了人們心中的那份「愁」。是離別?是孤寂?是落寞?是沮喪? ……一切的一切,都被這淅淅瀝瀝纏纏綿綿的秋雨所浸淫,所籠罩。如今,生活在異域他鄉,恰逢颼颼秋雨所至,在這淅淅瀝瀝之中,讓人重新品味到眾多的詩篇中頃訴的都是人生悲歡離合之苦,難以譴散的,永遠是被秋雨籠罩在人們心頭的惆悵與憂傷。
好在,墨村的秋雨是短暫的、清新的,一夜秋雨罷,迎來的是東方一輪旭日。

                                                          圖:Fotolia

二、秋雨遐思
墨村的秋天是最宜人的,它既沒有春天花粉的干擾,也不受夏日高溫的炙烤,更不擔心冬天冷雨的浸襲。雖然墨村的秋雨也帶著淡淡的涼意,卻不像江南秋雨那麼蕭煞纏綿地牽動人的思緒。
看著窗外墨村綿綿的秋雨,彷彿又回到了春雨江南的故鄉。仲春時節,一場場令人期盼的春雨,將故鄉四周的稻田灌滿一汪汪清水,彼此起伏的蛙聲從水田響起,身著蓑衣村民駕著肥壯的水牛,在水田中吆喝。一隻只輕盈的春燕,貼著水面在田中穿梭飛翔,它們相互鳴叫,把春天的消息傳遍田邊地頭。少年時期春雨留下的美好印象,凝聚在張志和的《漁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卻少了這份春雨帶來的喜悅,多了份雨水帶來的牽掛與憂愁。
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一次回鄉,夜宿在故鄉老屋,半夜時,忽聽到外面淅淅瀝瀝下起秋雨。不一會,我便聽到床頂暗樓上響起咚咚咚的水滴聲,隨著外面雨水的加大,暗樓上的聲音越來越密集。不一會,母親披著舊棉衣,拿著幾個塑料盆進來說:「這屋一下雨就到處漏,叫人撿修了幾次,也不管用。」母親說著把盆子放在房間幾處漏的地方,並告訴我,暗樓上常年放有大盆子,叫我安心睡覺。我這才知道,故鄉的老屋年久失修,早已變得四處通風漏雨。那晚,我便在這闢辟啪啪滴滴咚咚中度過。而母親不時輕輕進來倒掉盆里的水,一夜未眠。從那晚起,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故鄉建一棟新房子,讓父母安享晚年。可一晃數年過去了,故鄉的老屋仍在風雨中堅守。每逢下雨的日子,我便會想起那晚在故鄉的情景,想起母親微微佝僂的背景,就會拿起電話,詢問一下家裡情況。而母親就會在電話里叫我不擔心,安心工作:「沒事,雨停就好了!」每當我聽到這些,內心便對自己的無能深感愧疚。
多年後,終於有機會改建故鄉的老屋。可那已是母親去世的一年後。母親沒能親見自己居住的老屋改建成小樓房,可她再也不用擔心房子通風漏雨,再也不用擔心父親雨天外出方便時會跌倒。母親不在,年邁的父親獨住在新樓房裡,為了他進去方便,來澳洲前,我請人在台階旁安裝了扶手。臨別時,我還是反覆對他講,雨天不要出門,尤其是綿綿陰雨天,台階上會長苔蘚。可父親常一人在家深感寂寞,仍不時外出散步。
今年初,我從電視里得知,因受厄爾尼諾影響,自去年冬季以來,長江流域連續數十天陰雨寡照,雨雪連綿,長期的低溫陰雨給人們正常生活帶來較大困難。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仍是家鄉的老父親。雖然常常在電話里吩咐他雨天不要外出,可年近九旬的父親,已沒有往日那般清醒,整天昏昏欲睡,早已分不清晴天和雨天了。每見這般情景,更讓我內心深感不安。我只能每天守候在電視機前,盼望故鄉這苦難般的日子早點結束。那段時期,正值澳洲的盛夏,當我見到澳洲每天都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之時,我便在內心暗暗祈禱這樣的陽光能早日照在故鄉的土地上。在這樣的思緒里,我隨興作《望陽》一首:

驚悉故鄉數旬陰,
雨雪連綿苦煞人。
誰將驕陽偷來澳?
害我中原久違晴。
天有不公難均日,
莫怪人間少晴分。
採得夏雲千萬朵,
寄與父老作暖衾。

         我將它發到朋友圈,以祈願故鄉早日結束這漫長的冬季。沒想,從那日起,故鄉連續數十天的陰雨真的結束了,人們終於見到久違的陽光。也正是從那日起,江南的氣溫一天天溫暖起來。當我再次從視頻里見到父親愉快的微笑時,我的雙眼卻變得一片模糊……

作者:楊先運(墨爾本)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